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九游体育官网入口 > 新闻中心
ku酷游淮安十大产业园

  ku酷游淮安留创园成立于2006年,主要为海外归国留学人员为主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孵化转化提供服务。2007年被人社部批准为省部共建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我省江北地区第一家。2009年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

  目前已建成运营硅谷国际和海创空间两个园区,共有载体孵化面积12万平方米。其中,硅谷国际园区位于开发区海口路9号,占地100亩,定位为先进制造、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科技型企业小试、中试以及小型规模生产载体;海创空间园区位于生态新城通源路12号,紧邻市行政中心,占地88亩,定位为文化创意、高端设计、总部经济于一体的多功能新型园区。

  已建立一个多渠道、多层次、全覆盖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打造了以“一广场两中心五平台”为主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系统。“一广场”即集聚了淮安开发金控集团、浦发银行、“淮上英才”创投、浙商保险等多家金融机构以及国内首家融智会客厅,实现金融微创新,助力融智共赢的科技金融微广场;“两中心”即留学人员为特色的创客中心和提供一站式全链条增值服务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五平台”即全市首家省五星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省快速制造3D打印平台、省科技金融信息子平台、市SMT电子贴片加工服务平台和开发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

  经过几年的发展,园区已初步打造成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人才高地、创新创业创意高地和服务高地。先后吸引入园各类人才百余名,其中留学人员86名,省“双创计划”人才26名。园区在孵企业105家,成功出孵麒祥、明德立达、金恒泰、旭升等企业45家。共有国家高企10家、列统企业12家,获批各类知识产权500余件。

  淮安空港产业园隶属于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淮安涟水机场南侧,现规划面积约28平方公里,未来80平方公里规划正在设计中。拥有海关通关点(一类口岸)、综合保税区、企业服务中心等功能配套。园区按照“依托机场、服务机场ku酷游、发展空港”的思路,大力发展飞机制造、维修、飞行员培训、航空物流等航空特色产业,努力把空港产业园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高端人才集聚、科技含量突出,产城融合、最具品位的现代化特色航空新城。

  淮安软件园成立于2008年2月,是淮安市重点打造的软件产业核心基地。成立以来,园区先后获得“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等10多项省级以上称号,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江北唯一一家“国家级版权示范园区”。园区核心启动区约2000亩,采用“园中园”式发展模式,基本形成了国家级淮安软件园、浙大网新(淮安)科技园、创新创业园和中国移动淮安呼叫中心“三园一心”的发展格局。园区当前致力于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服务外包、互联网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人才培训五大产业。园区吸引三七互娱、北大青鸟、泰盈信息、佳一教育、民福康科技等800余家知名科技企业前来投资兴业。园区与清华大学、南京邮电、南京信息工程、厦门软件学院等知名院校以及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江苏省计算机协会等协会组织设立研发中心,开展产学研合作。园区聚合了北大青鸟、甲骨文大学、淮微等一批专业培训机构,致力于打造苏北IT人才集聚和输出高地。园区还成立了专门的项目帮办和服务团队,引入快速响应的微信管理,设立运营淮安首家创客社区联盟。

  浙大网新(淮安)科技园该园占地100亩,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投资近5亿元,由中国服务外包领军企业--浙大网新集团投资运营。依托浙江大学强大的科研实力和浙大网新集团丰富的产业资源、行业知名度和多年的产业园开发运营经验,浙大网新(淮安)科技园将整合科技、人才、信息、资本等多方位资源ku酷游,搭建科技产业服务平台,致力于打造江北一流的科技创新中心、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现代服务外包及软件创意产业基地、高科技企业总部。园区于14年底正式开园,已有50多家科技企业入驻。

  中国移动淮安呼叫中心项目是集客服、管理、交流、公共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是江苏省政府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签订的“十二五”战略合作协议中,率先在江苏启动的最大投资项目。项目总体规划954亩,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总投资40亿元以上,是目前国际一流、全球单体最大的呼叫服务中心。项目已经于去年年底正式投入运营,目前已经有1600坐席进驻。

  综合保税区拥有研发加工制造、口岸作业、仓储物流、国际中转、转口贸易等九大功能,区内享受进口货物保税、出口货物退税的优惠政策,可以综合开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进出口贸易以及检测维修等业务,是目前国内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运作最灵活、通关最便捷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2012年7月19日,国务院正式行文批准设立淮安综合保税区,是我省苏北地区第一家在出口加工区基础上转型升级而成的综合保税区。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淮安综合保税区的批复》(国函[2012]89号)规定,淮安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为4.92 k㎡,分为出口加工区南片区和空港北片区。根据规划,淮安综合保税区将设保税物流、先进制造业、配套项目、口岸作业等4个功能分区,重点发展以IT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及以保税物流为主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同时与淮安空港、运河口岸、连云港港口等实现联动互通,形成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地和国际化现代物流基地。

  (2)、赋予区内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区内企业可自愿申请,按照规定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登记,可享受进口自用设备暂免进口税收后按内外销比例年度补缴税款、内销货物向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增值税和消费税并按规定向海关缴纳进口税收以及缓税利息、外销货物适用出口退(免)税政策、增值税可按规定抵扣等具体政策。

  淮安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行政管辖面积132平方公里,人口18万人。区内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功能配套日渐齐全,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吸引了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西兰、比利时、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区投资兴业。累计进区企业500余家,外资企200多家。

  江苏淮安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位于市区东侧,现辖三个乡和五个办事处,行政管辖面积1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万人。随着淮安民航机场的兴建,铁路网、高速公路网的不断拓展,以及现有航道的升级改造,淮安经济开发区的“地利”优势,将更加凸显。长三角内的产业和资本正呈现出由南向北渐次推进的态势,已经成为承接沪宁杭大都市圈和大经济圈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第一波区域。

  2006年市政府规划建设淮安盐碱科技产业园,总面积44.55平方公里,启动区8平方公里,其中2平方公里由淮安经济开发区负责前期配套建设;2008年7月,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开发区负责规划建设面积扩大到10.1平方公里,并行使行政管辖权,2008年11月,开发区成立了盐化工新区管委会。

  为优化园区组织架构,进一步将盐化工新区打造为“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盐化工特色产业基地,2010年10月,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同意,成立淮安盐碱科技产业园管委会,为市政府直属正处级单位。由于园区快速发展,化工项目用地捉襟见肘,同时为满足市区西南片区化工企业搬迁需要,2011年2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拓展盐化工基地渠南片区,面积为66.6平方公里,其中开发区管辖31.2平方公里。园区设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培育千亿元级盐化工新材料产业和打造“中国新盐都”的发展战略,以规划建设为支撑,以招商引资为引擎,以项目建设为依托,以民生事业为己任ku酷游,努力向特色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各项工作快速有序推进,先后被批准为省级特色园区、科技园区、特色基地、农药集中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特色产业集聚区。累计实施工程51个,总投资20多亿元,已投入15多亿元,“五横四纵”的道路主框架已形成,国家级质检中心、消防站、污水处理厂、燃气储备站已投入使用,华润热电已正式供汽;已签约落户亿元以上各类工业项目有29个,合同外资37亿多美元、民资101亿多元;建成和在建项目已完成投资80亿多元。

  江苏淮安工业园区是1995年批准成立的省级开发区,享有市级审批权限。为了加快淮安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培育淮安新的增长板块,淮安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9月对原园区区划进行了拓展和调整,新拓展面积58平方公里。拓展区域位于淮安市区南部,苏北灌溉总渠北侧、宁连一级公路东侧,紧邻宁淮高速、京沪高速、宿淮盐高速,淮安市区景观大道淮海南路纵贯园区,园区周边规划配套建设苏北灌溉总渠800万吨码头、大运河集装箱港口、宁淮铁路火车站。

  江苏淮安工业园区,地处长三角为贯彻落实江苏省委、省政府加快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建设的战略构想,淮安市委、市政府精心谋划、果断决策,积极推进实施“东扩南连、三城融合”发展战略。江苏淮安工业园区作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淮安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的全新发展平台,肩负建设南部工业新城、实现工业经济突破的重任,对于促进淮安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淮安工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积极倡导“创新、创业、和谐、超越”的园区精神,先后考察学习国内外先进开发园区,邀请国际、国内知名规划院所共同探讨,结合自身优势与苏州模式的先进经验,提出了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工业化与城市化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确立了“现代新城、产业高地、商务新区、生态家园”的发展定位,按照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三化融合”的要求,积极打造都市型工业园区。依托古盐河穿境而过的自然优势,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古盐河南以工业、研发为主,古盐河北侧重于居住和商贸,形成生产、生态、生活“组团相间,生态相连”的“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城市发展格局。

  淮安工业园区打造特色平台,以差异化发展理念谋求后发崛起。目前园区已引进二三产项目95个,总投资超400亿元。

  淮安工业园区坚持以人为本,在“101%服务”的理念的引导下,竭诚为国内外客商打造功能配套完善的商务新区。

  淮安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快速连接周边高速公路网的“六纵四横”骨干路网,周边规划配套苏北灌溉总渠800万吨综合码头、京杭大运河集装箱港口、宁淮铁路客运站点,形成快捷高效的公、铁、水立体交通体系。同时,按照“九通一平”的要求,高标准配套建设水、电、气、热等公用基础设施,目前已全面具备优质项目的承载能力。

  秉持生态优先的理念,园区努力保持淮河入海水道原生态环境;建成古盐河生态公园和排水景观廊道,实施30万平方米道路绿化工程,建成淮海南路园区两端入口景观,形成“水绿相依”、“城林交融”的生态格局。

  2008年6月,淮安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决定利用淮安历史文化名城的宝贵资源和绿水生态,在主城区和淮安区古城区之间建设淮安生态新城。

  作为苏北唯一的“省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淮安生态新城是淮安市“十二五”期间“建成生态市”的标志性工程,也是2011中心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生态新城规划建设项目就达29个,,总投资57亿元。其中市体育中心“一场两馆”、淮安大剧院、市“四馆”、淮安绿地广场等项目都是淮安市“十二五”期间的重特大项目。

  生态新城自2008年6月启动以来,始终坚持走“大家规划、名家设计、富家开发”之路,围绕“一年打基础,三年造环境,五年见成效”的目标,按照“品质上乘、建筑独创、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标准,秉持“组团相间、生态相连”的理念。2012年8月,淮安市委生态新城工作委员会、淮安生态新城管理委员会挂牌成立,2013年9月,生态新城启动区划调整工作,2013年底完成。当前城市主体框架基本形成,功能配套日趋完善,宜居宜业的环境逐步形成,常住人口达5万余人。

  建设完成公共建筑65.8万平方米、市政道路60公里、绿化200万平方米。行政、文化、体育三大中心项目已基本建成,2014年9月成功举办省第十八届运动会;2015年5月行政中心顺利搬迁。建成淮阴中学新城校区、实验小学新城校区和实验小学幼儿园,淮阴中学新城校区连续两年中考成绩位居全市三甲,中小幼办学体系齐全的教育格局已经形成。

  累计开发整理土地2万亩,征用土地1.4万亩,完成6900户160万平方米拆迁。共建设保障性住房140.5万平方米。在全市率先执行省政府93号令,8305名失地农民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参保率、保障水平位居全市前列。

  引进国际安博园、金奥广场、五星级酒店、拉特芳斯商业街等一批项目,成功签约喜来登、万豪、维也纳三家高档酒店入驻新城核心区,多种质态的现代服务业稳步形成。其中,中兴4G产业园总投资45亿元,将全面推进淮安市千亿元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国际安防产品博览园总投资约20亿元,将形成安全防护特色产业集聚效应;绿地商业综合体、金奥拉特芳斯商业街等项目将形成淮安新的商业中心。

  在项目建设中积极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土壤源热泵系统等绿色低碳新技术,“四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15个项目获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和绿色建筑二星及以上标识。2013年获批已成为全省首批、苏北唯一的省级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区、全国十八家国家级绿色建筑示范创建区之一。

  淮安大学科技园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由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人民政府和淮阴工学院共建。淮安市大学科技园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利用淮阴工学院闲置校舍建成,是以工业设计、文化创意、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管理咨询等业态为代表的高端服务业集聚区。

  淮安市大学科技园现拥有两个专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可自主支配场地面积34000多平方米,其中孵化企业的场地面积21800多平方米,大学科技园所在的市科技产业园引进了南京大学淮安高新技术研究院、河海大学淮安研究院、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工新材料淮安研究中心、中科院新疆理化所淮安锂电池材料联合研发中心等一批科研院所,并先后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2名,归国留学人员12名,省“双创”人才6名。

  淮安科教产业园位于淮安市区南部,京杭大运河南岸,淮海南路以东,宁连路以北,面积22平方公里。原为淮安市高等教育园区,由江苏省教育厅和淮安市人民政府共建,作为辐射淮安周边2000万人口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2002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立项,2003年4月开工建设,2007年3月园区整体划归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和管理,成为开发区重要功能片区,2012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淮安科教产业园。2013年9月,被省科技厅、教育厅认定为省级大学科技园。

  园区分为北部的生活服务区、中部的高等教育区和南部的科技产业区三个功能片区,形成“一园三区”的总体格局。其中,科技产业区在已有国家级淮安软件园、中国移动集团淮安呼叫基地、浙大网新淮安科技园、创意设计产业院等功能载体基础上,为承接更多的科研院所落户,形成科研集群和成果转化基地,2013年市政府又着手规划建设2600亩淮安智慧谷项目。

  园区围绕“人才培养基地、科技研发中心、新兴产业集群、生态宜居新城”的发展目标,坚持“经科教联动ku酷游、产学研结合、政校行企互融”的发展之路,发展科技研发、教育培训、文化创意、总部经济、三产服务等产业,打造功能完善、业态丰富的科研、教育、文化产业集群ku酷游。将园区建设成为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科教园区,积极为我市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截至2013年,淮阴工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淮阴商校、淮安文化艺术学校、市委党校先后入驻,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新校区正在建设,2014年秋季投入使用,园区在校师生近8万人。入驻的科研机构有南大淮安高新技术研究院、中科院水生所淮安研究中心、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淮安化工新材料研究中心、南农大淮安研究院、河海大学淮安研究院、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淮安研究中心、钢铁研究总院华东分院、南林大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研究中心等。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南大学和西交安利物浦大学等在淮设立的科研机构也将陆续入驻。

  随着园区功能和发展方向的调整,2012年,园区管理机构由原淮安市高等教育园区管理委员会更名为淮安科教产业发展办公室。近年来,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功能配套日趋完善。已建成区域18平方公里实现“九通一平”,基础设施累计投入达30多亿元,形成了“四纵六横”园区道路框架。园区小学、幼儿园、中心医院、超市商业街、社区菜场等设施配套齐全,6条公交线路连通中心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