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九游体育官网入口 > 新闻中心
产业园、产业强镇和集群的区别与联ku酷游系

  ku酷游第十届中国县域现代农业发展高层会议专题研讨会一——“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创新发展模式探索

  乡村振兴首要任务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王宏处长主要从工作情况,背景情况,产业园、产业强镇和产业集群的关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条件和产业园的建设工作管理等五个方面介绍国家乡村产业振兴的情况。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的重心是增产,一切围绕着怎么让13亿人吃饱来谋划,粮食是首要问题,保障粮棉糖油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是我国农业部门的首要任务。我国也创造了十几年增产的辉煌历史,连续五年粮食产量都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农产品连年增产,但同时农产品价格却长期低迷,质量参差不齐,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越来越弱。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也非常薄弱,传统优势产品也在逐渐失去竞争优势。比如,国内谷物价格每吨平均高于国际市场700~1000元,东北地区的玉米成本达到每吨2000元,而从美国进口的玉米每吨只要900元,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存在很多短板和弱势。

  面临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严峻形势,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农产品供需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突出表现为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与结构性不足并存。一方面普通农产品销售价格低、供过于求,另一方面中高端消费者的优质、绿色安全农产品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这就要求供给侧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增产的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也就是说现代农业必须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农产品供给要从过去市场上有什么,消费者就得买什么,变成了消费者想买什么,市场就要生产供应什么。这是我国将现代农业三大平台作为农业发展抓手的宏观背景。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以发展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产业发展的结果ku酷游。它借鉴了工业开发区或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建设模式,就是集中力量打造1~2个主导产业,通过要素集中、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发展全产业链,达到生产+加工+科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目标,在县域范围内打造农业产业发展的“样板间”、乡村产业发展增长极。例如四川的眉山泡菜、河南的正阳花生、重庆的涪陵榨菜、黑龙江的五常大米、福建安溪的铁观音等,都是把主导产业由大到强的典型。

  农业产业强镇要求在镇(乡)行政区域范围内,聚焦农业主导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一批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条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活跃、产村产城一体的农业产业强镇,其中产村产城一体是农业产业强镇特别强调的。产业强镇重点支持全产业链开发经营中的冷藏保鲜ku酷游、加工营销等关键领域、薄弱环节,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形成连城带乡、产村融合、产城融合的小城镇发展新格局。例如,赫赫有名的西兰花专业镇-江苏响水南河镇,全镇19个行政村,每个村成立一个合作社,致力打造10公里西兰花海,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全镇有100多户农民种植西兰花的收入超10万元ku酷游,近50户超50万元,17户超百万元,全镇70%低收入户直接或间接从西兰花产业获益,成为西兰花的产业强镇。

  产业集群是聚焦优势特色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带,重塑我国特色农业产业的优势地位,参与国际竞争,这是产业集群主要的目标和目的。例如陕西苹果种植的产业集群,陕西苹果种植面积达922万亩,通过升级改造,年总产量达到 1136 万吨、总产值 212 亿元,占全国苹果产业 1/4 的市场份额,供应了全球 1/3 的浓缩苹果汁,重新夺回了苹果汁市场的霸主地位。

  产业园、产业强镇和产业集群都是把过去“抓产品”的思路,转变为“抓产业”的思路;都是要求要让产业由大到强;都要求全产业链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都要建立和不断创新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要让农民、农村分享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红利、要分享二三产业的增值收益;都要成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一是范围不同。产业集群是省域范围,聚焦的是整条产业带,按照财务司副司长的解释就是一县一个产业带。产业集群由各省的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统筹协调,联合区域内各县级政府具体进行实施;产业园是县域范围,一般由县级政府统一规划布局,推进建设工作。产业强镇则是乡镇范围。产业集群、产业园和产业强镇是点线面的关系,产业强镇是点、产业集群是线、产业园是面。

  二是目标不同。产业集群是为了做大做强一个产业带,实现上中下游的有机衔接,打造具有全国乃至国际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产业园主要是依托1~2个主导产业,打造县域范围内的全产业链,把全县范围内的主导产业打造成高质量发展样板,也可以变成在全国甚至世界上有一定的重要地位;产业强镇一定要把产业跟城镇的发展相结合,要把产业和乡村的发展密切结合起来,注重的是产城融合和产村融合,打造的是宜居宜业的小城镇。

  三是资金支持方式不同。产业园采用的是先批准创建,两到三年以后再进行认定的方式。国家分3次安排奖补资金,批准创建后安排30%,通过中期评估后安排30%,通过评价认定后下达剩余奖补资金。产业强镇和产业集群都是一次性直接下拨,比如说产业强镇是1千万,批准以后直接拨付给相关镇,产业集群是1亿,也不实行分批拨付的方式。

  国家级产业园重点依托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布局建设。今年(2020年)重点是在粮油棉等大宗作物部署,控制果菜茶等这类经济作物作为主导产业。从2019年开始,为了改变国家种业的落后局面,发展规划司与部里的种业司合作,开始建设现代种业产业园,目前为止已经批准10个现代种业产业园,涵盖种植、养殖,包括玉米、小麦、水稻、花卉以及家禽家畜等产业。

  具体到每一个产业园,功能定位要求建设思路清晰、发展方向明确。规划布局的重点是统筹布局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创业、服务等功能板块,做到布局合理,并与当地土地利用等规划进行衔接。功能定位和规划布局代表着产业园的方向性和合理性,也凸显了规划先行的重要性。

  产业园目标定位是“潜江龙虾,世界共享”,规划布局了生产基地、加工物流园区、餐饮旅游基地,大虾、好虾进入国内消费市场,小虾、残次虾加工成冷冻虾仁出口海外。潜江产业园能发展到今天,成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标杆,跟它当初的科学布局密切相关。

  不仅如此,潜江产业园还成立了小龙虾学校,年培训全国各地烹虾师5000多人次,仅小龙虾的烹饪调料交易就达到2亿多元。建设了“中国虾谷”电商交易平台,掌控了小龙虾的定价权。

  加强生产基地建设,强化高标准农田等基础实施;发展加工业,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聚;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建立产业园农产品展示展销平台;培育新型服务主体,实现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全覆盖;推进产业园与农村社区、田园乡村、旅游景区联动建设,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产业园建设了16万亩高标准蔬菜原料生产基地,集聚了60多家泡菜加工企业,建设泡菜博物馆和4A级景区中国泡菜城,举办泡菜博览会,大力发展泡菜旅游,实现了一二三产相互融合渗透,交叉重组。农产品初加工转化率达95%,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5.6:1,园区年总产值超过200亿元。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园技术集成研发推广应用体系。产业园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加工+科技,科技是产业园重要的发展动力。产业园要依托相关企业和合作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研究研发机构,不断提高先进技术、机械化作业和信息管理水平。

  此外,还需要特别关注产业园数字化问题。数字化是将来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代表了现代农业管理方面的最新水平,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一种新动力。

  产业园依托花生种植专家张新友院士团队,研发高油酸花生新品种,推广先进的种植和加工技术;依托加工专家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王强研究员团队,解决冷榨花生和蛋白花生食品的技术难题;依托花生机械专家南京农机化所胡志超研究员等专家团队,开展花生机械技术革新,申报专利达到100多项,花生实现了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花生机械畅销全国10多个省市,带动周边三省种植花生1000多万亩。辐射带动效应显著。

  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标识化、身份化建设,建立可追溯信息管理平台,园内农产品全程应用二维码,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全覆盖;全面推行产品合格证制度,支持入园主体开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创建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一批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国家农业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福建安溪在全国首创县域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茶叶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比例达到100%,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去化学农药的生态茶园占到90%以上,出口茶叶连续14年全部通过输入国官方检测。绿色发展、品牌农业也是产业园的努力方向。

  产业园建设,不仅仅是产业兴旺平台,也必须是乡村振兴的平台。“三农”工作者的初心是让农民过上好日子,使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所以,产业园的使命也要从产业振兴向乡村振兴拓展,从实现农业现代化向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来拓展,从繁荣经济到向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来拓展。产业园的发展要统筹谋划产业园发展、村庄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形成园村一体、产村融合的格局。要把产业与乡村共同谋划,协同发展ku酷游,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湄潭产业园通过发展茶叶主导产业,带动农民实现规模化经营,整合农村闲置土地、宅基地发展休闲农业和民宿,邀请城里人来湄潭体验“我是一个幸福的农民”,村容村貌、农民素质、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提升,乡村全面振兴态势初步显现,成为西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

  促进四个转变,即:产品由简单买卖向契约合作转变,土地由简单流转向股份合作转变,扶持资金由企业受益向折股量化转变,农村资产由权属不清、闲置分散向产权明晰、整合盘活转变。

  贵州省全省在推行实施“三变改革”,水城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共有3.14万亩村集体土地、15.29万亩承包地实现了资源变资产;共有2559.24万元各级财政资金、340万元村集体资金、3.28亿元社会资金,实现了资金变股金;2.64万户农户9.23万人通过多种入股方式参与到贵州省水城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中来,实现了农民变股东。使1.21万贫困户4.13万贫困农民实现稳定脱贫,成为全方位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和贫困户有效脱贫的试验田和样板区。

  创新是事物发展不竭的源泉和动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最重要的是要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时,要求各地积极探索和出台优惠政策,政策、资金、土地、人才、信息、科技、公共服务等要素要加速向产业园倾斜。

  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分四个步骤:申报、批准创建、进行中期评估ku酷游、绩效评价与认定、产业园监测与评价。

  申请创建材料主要包括产业园创建方案、产业园发展规划和基础情况表。创建方案和发展规划是将来评判或者衡量产业园建设成效的最主要依据。创建方案要明确发展现状、功能定位和思路目标、创建内容、带动农民、支持政策、运行管理机制和保障措施,还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有几个问题要注意:一是产业园要有基础,而且要把情况说清楚;二要按照新要求,把新思路阐述清楚;三要把证明材料备齐。批准创建后还要上报财政奖补资金使用方案,并且在批准备案后,按规定使用奖补资金。

  申报一般是产业园所在县作为申报主体向省里提出申报申请,上报国家级产业园要经过省级推荐,通过相关分配名额,把相关材料报到农财两部,农财两部会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必要答辩,必要的时候还要进行现场核查,择优进行创建。2019年,农财两部把批准权限下放到下级部门,农财两部只进行备案和审查。2020年,一共批准创建了39个产业园,其中包括6个省级产业园。

  需要注意的是,批准创建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在两年的创建期当中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1个亿奖补资金只是药引子,后期地方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若中期评估不能通过,将暂停发放中央的财政奖补金,而若最后绩效考核不通过,所有剩余奖补资金都会被收回。

  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采取“目标考核、动态管理、能进能出”的管理机制,农财两部负责制定产业园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监测评价办法,每年组织绩效评价,并定期对产业园运行进行监测分析,对于考核合格、成绩突出的,加大奖补力度;对于不合格的,将按规定予以撤销资格。

  创建是过程,认定是结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采取先创后认、边创边认、不创不认的方式,成熟一个认定一个,成熟一批认定一批,对符合认定条件的产业园,由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文授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称号和牌匾。

  一是要按时上报相关数据。现代农业产业园批准上报以后,建设过程中的进度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相关经济运行数据情况,都经常有调度的要求。因此,在产业园批准创建以后,一定要做好相关数据的收集、汇集整理报告。

  二是要注意总结经验做法。当前已经编制了两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集锦概述篇,同时也要求批准创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总结经验,为全国其他被批准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做借鉴。

  三是做好档案和账务管理。产业园创建所有的方案、规划、资料收集整理,包括文件、规章制度、优惠政策、领导讲话、会议纪要等档案材料一定要准备齐全,在最后产业园认定进行现场核查时,专家会重点来看相关档案情况。同时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设立财政奖补资金的专账,做好收支管理,确保资金的规范使用,按规矩按要求进行运行,以便顺利通过审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