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酷游“未来产业”成为最近频频提及的热词,今年无锡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全力抢拓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商业航天、人形机器人、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强化前沿技术、示范企业、科创园区、应用场景、标准规范“五大布局”,更好以未来产业开创产业未来。
话音刚落,无锡首个未来特色产业园横空出世1月24日,无锡合成生物产业园在无锡高新区揭牌落地,园区精准锚定未来产业的一个新赛道:合成生物。
迈步新赛道的关键在哪里?如何形成产业聚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记者为此进行了一番探访。
“合成生物学ku酷游,被视为理解生命的新钥匙、未来的颠覆性技术,对于推动我国生物经济加快实现由大转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陈坚教授解释,生物制造是生物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合成生物学则是生物制造重要的技术支撑。
合成生物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是指在工程学思想的指导下,对生物进行有目标的设计、改造或创造赋予其非自然功能的“人造生命”,通俗来讲,万物可“生”,合成生物技术能够通过细胞工厂“生产万物”。
“合成生物,可以说是未来产业的新核爆点。”无锡生命科学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匡宏说,合成生物技术被誉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是21世纪颠覆性前沿技术之一。同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合成生物制造具有绿色、低碳、高效、高产等特点,有广阔的应用场景,已逐步应用到化学品、医药、食品、健康、能源、新材料等各个领域,如细胞治疗药物、人造蛋白、生物基可降解塑料以及生物燃料等。
“抢抓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的先机,对于深化发展现代工业,布局未来产业,有着重大深远的时代意义。”匡宏表示,合成生物产业是新质生产力实现的重要方式和主要抓手,是提高传统产业整体工业化效率。“合成生物技术会带来颠覆性影响,是影响和改变我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未来技术。”
全速抢占新风口,加快培育未来产业,无锡高新区早就行动起来了,今年1月出台“5+N”未来产业三年行动规划,将合成生物产业作为重点发力的未来产业新赛道之一。从产业基础来看,生物医药是无锡高新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23年全区拥有各类生物医药企业超600家,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占无锡市生物医药产业总规模的“半壁江山”,跻身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前20强。目前在合成生物领域,已引入蔚蓝生物、华熙生物、瑞霆生物等一大批龙头企业落户,在生物定向进化、定量合成、蛋白质设计等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上有了一定布局ku酷游。
如今,平台已然落子新揭牌的无锡合成生物产业园将携手政、产、学、研、医、投等多方力量,旨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合成生物产业集群,聚焦合成生物技术在生物医药、食品以及材料等领域的开发应用,力争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合成生物产业创新高地。产业园于今年1月初正式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预计2025年底竣工,塑造集“生产、研发、办公、生活”于一体的复合型产业平台。
从学科到产业,最关键的点在于硬核技术创新。科技研发“0到1”的角色由江南大学陈坚院士团队担纲。“合聚万物,成致未来。”陈坚院士表示,他们团队和无锡高新区的合作是“双向奔赴”,双方共同发起设立主要面向合成生物产业的江南大学技术转移分中心,将充分发挥江南大学在生物工程学科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优势,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过自主创新,定向培养产业核心人才,深入解决行业关键问题,促进更多合成生物产业领域的科研成果在无锡高新区转化落地。
新赛道上,创新企业千帆竞发,合成生物技术“1到10”的产业化发展也已然呼之欲出。新合新、科镁信、蔚蓝生物、新晨宇、迈博蒂克等一批企业当天签约,将进驻无锡合成生物产业园,项目涵盖生物制药、药物研发、营养健康、生命科学大数据等领域,可以说,合成生物产业发展链条已初具雏形。
新合新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生物制造企业,多年来深耕甾体药物研发创新及产业化。公司董事会秘书王炜说,此次落地无锡高新区建设华东地区首个合成生物研发中心,瞄准甾体/医药中间体ku酷游、动保/饲料添加剂、农业产品、可降解材料、食保健品/化妆品五大方向,强势进入合成生物制造领域,全方位打造生物制造产业链。
产业化发展链条上,金融“活水”必不可少。令人关注的是,此次合成生物产业园与国家开发银行深度合作ku酷游,融资成本在全市科创类载体中可谓最优。当天,国家开发银行-无锡高新区科技创新战略合作签约。更值得一提的是ku酷游,凭借阿斯利康生态圈的“引力”,无锡高新区还引入新加坡ESCO集团共建合成生物学产业基金,规模3亿元人民币,专注服务于合成生物产业园区内的企业。新加坡ESCO集团是一家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领域的研创型国际化企业,尤其专注于合成生物产业。
依托国内外大咖级平台,将为更多科创企业赋能,集聚形成合成生物产业的“10到100”。根据布局,未来35年,无锡合成生物产业园将汇集合成生物科技型企业100家以上,引进国家、省、市级高层次人才30人以上,建设2家合成生物新型研发机构,建成1家重大创新平台,培育超过5家准独角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