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酷游到2015年,全市重点产业园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80平方公里以上,其中工业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以上;园区标准厂房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总人口突破80万人,其中从业人员达到29万人。
到2015年,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在28%以上,税收总额增速保持在30%以上;实现销售收入2900亿元以上ku酷游。力争建成3个国家级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或国家级出口加工区)、7个省级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着力推进产业园区“1213”发展工程(力争到2015年,全市建成主营业务收入达1000亿元的组团式产业园区1个,建成主营业务收入达500亿元的产业园区或组团式产业园区2个,建成主营业务收入达300亿元的产业园区1个,建成主营业务收入达200亿元的产业园区3个)。
4.机械配套产业。发挥我市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业基础优势,引进国内外汽车集团,立足为成渝配套,逐步形成体系较完善的汽车及汽车配件产业链、小家电和专用机械产业链。
5.电子信息产业。坚持内涵和外延相结合,建成多门类、多层次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逐步形成体系较完善的电子节能与照明、微电子元器件、光电子、数字信息产品、印制电路板、芯片制造、软件与服务外包等产业。
3.资源优势。遂宁境内天然气、盐卤储量丰富,是四川省重要的粮食、油料、生猪、水果生产基地。
4.产业优势。我市奋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工业发展进入快速发展轨道。传统产业稳步攀升,电子产业发展迅猛,新兴产业竞相斗艳。目前,全市拥有沱牌、美丰、锦华、银华、明星电力、高金食品和天齐锂业7家上市公司,形成了化工、食品、纺织、机械配套等优势产业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
3.水平提升原则。立足现实的可行性,做大单个产业园区规模,明确园区功能定位,提高入园标准,引导产业发展方向,提高园区单位面积投入与产出。同时,充分考虑园区基础设施的配套性与共享性,完善园区服务体系,提升园区档次和水平。
4.创新发展原则。推进产业园区体制改革,创新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探索建立政府主导、业主开发、政企共建、项目先行等有效运行模式。支持产业园区建立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孵化器,搭建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支持产业园区的重点企业建立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着力突破产品链关键、共性平台技术,重视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形成技术创新强势集聚区。
(四)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市创新工业园逐步建成全省农产品加工生产基地、西南地区最大的PCB电路板加工基地;遂宁经济开发区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建设“电子产业生产配套基地”,打造微电子产业园和光电产业园;河东新区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区、建设现代生态田园城,着力发展文化、教育、旅游、现代服务业,软件研发及服务外包和楼宇总部经济、会展等现代服务业,申报全国100个现代服务业聚集示范区;大英化工工业园形成石化工业和盐化工业分区规划、交融发展的专业化加工模式;射洪锂电新材料产业园正努力打造全国最大的锂电新能源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和原料供应基地;蓬溪县上游工业园正全力打造“中国西部门都”。
5.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持续发展后劲。提倡修建标准厂房、多层厂房,提高工业集中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大力提倡绿色生产,注重资源集约利用,建设工业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
1.绿色食品产业。立足我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依托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体系较完善的畜禽肉精深加工产业链、酒类饮料产业链、粮油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链和果蔬特色食品加工产业链。
2.油气盐化工产业。以石油、天然气深加工和盐卤开发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精细化工,逐步形成体系较完善的石油加工产业链、天然气化工产业链、盐化工产业链。
8.现代服务业。以高端化为导向,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教育、体育、会展、金融服务、旅游业和软件研发及服务外包等产业。大力发展创意办公、商贸购物、酒店公寓、金融证券、总部经济、文化创意、工业设计、楼宇经济等新兴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努力提升发展传统商贸、休闲旅游、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积极推进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级。
1.建设资金不足,园区基础设施滞后。随着园区规模的不断壮大,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制约了征地、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
2.规划水平不高,产业特色不够突出。大部分园区存在一园多业、布局凌乱、主业不突出等现象,产业集群化、特色化、专业化程度低。同时,园区规划与城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衔接度不强,公共资源综合配套水平不高。
2.产业集聚原则。按照“产业集中、企业入园”的思路,引导关联度高的产业向特定优势区域集聚,促进优势产业相对集中,形成生产专业化区域和产业密集带;依托龙头企业和龙头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专业分工突出、协作配套紧密、规模效应显著”的产业集群。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进一步壮大主导产业,培育优势产业,打造区域产业整体竞争优势。
(五)龙头带动链条延伸。园区龙头企业成为产业链延伸的主体。化工产业以盛马化工、天赋军安、美丰集团等企业为龙头,食品饮料产业以沱牌集团、高金食品、美宁食品等企业为龙头,纺织服装产业以华润锦华、天骄纺织、新绿洲印染等企业为龙头,机械配套产业以恩比贝克飞虹轴瓦、东乘车辆、君格机械、坤鼎车业等企业为龙头,电子制造产业以大雁科技、柏狮光电、鼎吉光电、雪莱特光电等企业为龙头,延伸产业链,发展配套企业,逐渐形成了产业内部企业以及部分产业之间相互协作配合、专业化生产的格局。
5.物流优势。遂宁依托交通枢纽发展通道经济,规划建设的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初具规模,联际ku酷游、东正物流、湖北天润、华润控投华源药业等一批知名的三方物流企业入驻园区。目前,我市的集装箱货运3天内可到达全国主要城市和港口码头,物流成本低于周边二线.服务环境优势。近年来,遂宁市着力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凡是制订的优惠政策,企业按高限全部享受。坚持实行市级领导和部门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切实创新政务环境,大力实施“体制创新、行政提速、诚信遂宁、优质服务”四大环境创新工程,全面推行政务公开、“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全程代理、企业每月对政府部门服务满意度测评等“五项制度”,为企业激情创新、和谐创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到2015年,在园区内力争形成销售收入超500亿元的优势产业集群2个、超200亿元的2个、超100亿元的3个。
根据园区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求,全市产业园区重点规划发展绿色食品、油气盐化工ku酷游、高档家纺及服装、机械配套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绿色能源等“43”主导产业,加快推进现代物流、商贸、旅游、文化、软件及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门业、建材、通用航空等其他相关产业。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园区产业基础,科学预测发展趋势,合理确定功能定位,以优势产业为支柱,骨干企业为抓手,重点项目为支撑,技术创新为动力,实现“产业集群发展,企业(项目)集中布局,资源节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不断提高工业园区承载重大项目、优势企业的能力,使我市各园区初步形成功能定位明晰,规模优势突出,集聚效应明显,辐射带动有力的先进产业集中区,为我市推进“工业强市”提供强力支撑。
9.通用航空产业。利用遂宁机场迁建安居的机遇,积极在安居发展通航产业,初步建成集通航营运、培训、休闲、会展、直升机组装等产业为一体的通航产业园。
实施园区带动战略ku酷游,引导产业聚集发展。依托现有基础,围绕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综合竞争力,积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各类园区为依托,引导产业聚集发展。
6.生物医药产业。积极利用国际国内先进生物技术成果,引进知名生物科技企业,大力开发原料药、高端医药中间体、生物药品、化学药品、天然药品等产品,逐步形成生物保健品产业链、现代中药与兽药及动物营养品产业链。加大培育生物医药批发和零售专业市场。
7.绿色能源产业。紧跟国际潮流,积极研发和引进新能源技术ku酷游,开发新能源产品,支持骨干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促进太阳能光伏、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产业跨越发展,建成一批集研发、生产、经营于一体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依托大英光伏产业园,大力培育和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链。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把产业园区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新平台,加快推进优势产业、龙头企业、政策扶持和资源配置向园区集中。园区建设经历了从起步、扩张到逐步规范发展的历程,园区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一)园区建设稳步推进。2010年,全市重点产业园区已建成面积达68.5平方公里。产业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8.7亿元,修建标准厂房达143万平方米。园区规模不断壮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承接能力不断增强。
(二)产业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全市产业园区实现销售收入538.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07.7亿元。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百亿的产业园区达2个,其中,市创新工业园173亿元,大英工业集中发展区121.8亿元。
(三)载体作用逐渐增强。2010年,全市产业园区引进到位市外资金150亿元,园区新签约引进3000万元以上电子产业项目50个,新引进亿元以上现代物流项目25个。
3.高素质人才匮乏,影响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虽然政府、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培训和吸引方面采取了很多办法,但由于遂宁总体经济水平不高等原因,绝大部分企业高素质管理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仍然严重不足。
4.能源供给保障有待强化。天然气指标和土地供给指标尚须继续加大争取力度,确保园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用地所需。
1.统筹规划原则。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规范、引导产业布局趋于科学合理。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全市一盘棋统筹考虑。产业园区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要与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工业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园区布局要为城市(镇)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将产业园区作为工业新城来建设,推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
1.政策优势。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成渝经济区的各项规划编制已初步成型,即将全面实施,遂宁被纳入了成渝经济区四川板块‘一极一轴一区块’区域发展格局的核心圈内,遂宁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区位优势。遂宁处于成渝经济区腹心地带,交通便捷,区位优势突出,“一环八线”的高速公路网和“七向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线”的铁路大通道的陆续建成,奠定了遂宁重要的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3.高档家纺及服装产业。把技术改造与资产重组、引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机结合起来,以发展品牌服装、高档家纺、高档面料和印染整理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档精梳纱,积极发展涤棉混纺纱。带动化纤、丝绸和产业用面料、纺织器材及配件发展,逐步形成体系较完善的纺织印染服装产业链、丝绸产业链、化纤产业链和纺织机械产业链。
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为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产业集群、做强骨干企业,打造优势产业、龙头企业集聚起飞平台,加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力度,加快“三化联动”步伐,按照“将遂宁建成成渝合作、区域合作的连接点;建成承接现代产业转移的理想地;建成具有遂宁特色的现代产业高地;建成快速崛起的现代生态田园城市;率先走出丘陵地区全面小康新路子”的战略定位,特编制本规划。
(六)统筹城乡联动发展。我市坚持把产业园区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三化联动”的重要阵地,通过壮大园区规模和经济实力,促进城乡就业,有力地缓解就业压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2010年底,全市产业园区总人口达41.2万人,其中从业人员达13.7万人,当年新增1.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