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酷游习在江苏考察时强调“江苏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作为省会城市,近年来,南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保障改善民生。
今天上午,在南京市新闻发布厅召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五场,围绕“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完善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进行专题发布。市委政法委、市民政局、市人社局、栖霞区、六合区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问题。
社会治理体系持续建强、“精网微格”工程全面深化、矛盾纠纷化解提档升级、平安法治建设更加可感……南京持续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双组长,建立全市统筹发展和安全“大走访、大排查、大攻坚”行动机制,主要领导每月调度社会治理重点事项,建立“党委常委包片、政府领导包线”责任体系;各区、江北新区成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区级城市数字治理中心和街道(镇)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分别负责受理街道(镇)、社区(村)发起的“吹哨报到”工单并进行分派,建立完善统计分析、量化考核机制,横向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的领导体系,纵向形成“市级统筹协调、区级组织实施、街镇强基固本”的社会治理格局。做实社会参与,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到底到边“强力工程”,大力推动党建带群建,积极支持群团组织承担公共服务职能,持续推动社会组织党建“四二一”工作法,市本级建立社会组织联合党委,全市11个区、江北新区均成立社会组织综合性党组织。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听语”系列民生实事“金点子”征集活动。强化智慧建设,全市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持续完善,南京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与南京市城市数字治理中心一体运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实现职能部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基层数据“一次采集、多方应用”。
全面实施“精网微格”工程,深化“网格+”治理体系建设,健全微组织、完善微平台、组织微服务,切实提高网格服务管理的满意度,疏通城市治理的“毛细血管”。目前,全市共划分微网格41149个,配备微网格员44688名,建设综合网格微信群13175个,微网格覆盖率、微网格员配备率达到“两个100%”。持续加强网格党组织建设,共设立网格党支部6983个、党小组8101个,在网格中建设“党群微家”“为民服务驿站”等“小微”阵地,成立网格议事会、推行“网格积分制”,积极引导热心群众特别是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志愿者参与网格治理。出台《南京市城乡网格服务管理事项清单》《2023年全市加强网格化治理创新深入实施“精网微格”工程十项重点工作》等指导性文件,全面推进街道(镇)、社区(村)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站)与便民服务中心(站)、党群服务中心一体化建设,细化网格员职责任务,完善事项准入清单、事项退出清单,固化微网格事件处置的工作流程机制。进一步发挥好“政法”力量,组织开展政法网格员“善治为民优服务、护航发展比贡献”活动,政法网格员累计上传服务纪实38万条,聚力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持续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扎实开展“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行动,重点信访矛盾化解率达95.67%,位居全省前列。在市区两级人民法院建立派驻人民调解工作室,全市145个户籍派出所全部设立驻所调解工作室,两级检察院14家刑事和解室全部挂牌成立,市、区、镇(街)、村(社区)四级非诉讼服务中心(站)全面建成。针对性促进医患、交通、劳动、物业、消费等群众关注的矛盾纠纷化解,成立旅游、跨境电商、宠物医疗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500余个。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1500多个,家事调解社区工作室936家、个人调解工作室400余家,人民调解员8400余名,今年以来累计调解纠纷6.2万余件。全面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南京实践品牌创建,涌现出栖霞区仙林街道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全省首家“访调诉”三位一体,“一站式”受理处置的溧水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等典型,秦淮区建成167个“苔花”调解工作室,建立“15分钟矛盾调解服务圈”,获司法部通报表扬。
深化平安创建,开展平安乡村(小区)示范点培育,实施平安护民十项举措、法治为民十件实事,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深入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强力推进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2022年,共摸排养老服务机构1687家,打掉养老诈骗犯罪团伙70个,追赃挽损2.19亿元。开展大型车辆“右转必停”和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因右转未让行造成的亡人事故同比下降了近四成,涉及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7.28%、21.4%和4.75%,实现主城区重点路口带盔骑行率达90%以上。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实现全市1232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全覆盖,建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6家、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605 家,2022年,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民生司法保障持续加强,深化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和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开展防范打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专项行动,推动入职审查、强制报告、法治副校长、家庭教育指导等制度机制落地,实现家庭教育指导站市域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预防和处置家事诉讼突发事件工作指引》,全市建成社区(村)心理服务室1059个,建设率达85.96%。
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统筹基层治理中的各类资源和力量,完善到底到边基层组织体系,提升多元共治社会动员能力,深化实施“同城共筑”行动,优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模式,使党的领导体现在基层社会治理“最末梢”,推动城乡社区治理水平明显提升。
坚持系统观念,强化政策供给,创设载体平台,突出城乡居民主体地位,广泛引导群众参与,提升“五社联动”效能,激发自治内生活力;不断完善法治体系,引导社会规范行为,夯实良法善治根基;扎实做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推进道德治理实践,发挥德治教化功能,厚植基层共治善治的群众基础和社会氛围。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从加强综合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水平、丰富基层综合服务供给模式等方面入手,不断健全以政务服务、公益服务、便民利民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
进一步健全、创新网格化治理机制,科学规划网格工作体系,提升网格联动处置能力;完善丰富“网格+”治理体系,推行“网格联动服务日”制度,巩固深化政法网格员工作机制,加强综合网格微信群建设,提升网格协同共治质效;组织实施“精网微格”效能提升专项行动,健全微网格支撑力量,全面激活基层社会治理“微细胞”,打造南京特色基层治理品牌。
坚持“实战管用、基层爱用、群众受用”导向,将城乡社区治理数字化、智能化纳入“智慧南京”建设大局,推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成为普遍形态,统筹推进智慧社区信息基础设施、系统平台和应用终端建设,健全基层智慧治理标准体系,拓展数据赋能范围,创新智慧场景应用。
突出“抓牢主线、服务大局”,系统推进“十四五”平安南京建设规划落实落地,夯实基层平安建设基础,完善社区应急防控体系,推进矛盾纠纷调处多元化解,做到立足底线思维抓稳定、聚焦突出风险抓防控、把握主线任务抓推进、强化跟踪问效抓落实,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维护社会公共安全。
想选择南京就业,想了解下南京有哪些政策措施帮扶就业?下一步将怎样给各类群体就业提供更多支持?
优化实施“宁聚”系列行动,召开51所在宁高校座谈会,针对性开展校园招聘、职业指导、暑期实习实践等各项就业服务。面向高校毕业生对接我市主导产业多方筹集岗位逾27万个次。加大频次组织招聘会促进精准匹配。以微信小程序向在宁高校毕业生推送开展就业意向调查和岗位推介。同时多举措降低大学生在宁就业职住成本,推出“宁青驿站”项目,为青年大学生提供落脚“第一站”,发放住房租赁补贴、求职创业补贴等约4亿元、惠及超10万人次。
推进智慧就业服务,将就业登记、参保登记、社保卡申领等政务服务项纳入就业“一件事”,全面实行“一门、一窗、一网、一次”。建设“15分钟人社服务圈”,覆盖13家合作银行近千家网点,就近提供招聘查询、就业登记等近30项人社服务。推进建成6个区零工市场、20个街道(社区)零工驿站(小屋)、23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为劳动者和用人主体提供政策咨询、岗位供求、职业培训、招工用工登记等“清单式”服务;今年以来通过就业服务站兜底帮扶困难群众就业3450人。
下一步,进一步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和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推动重点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
一是着力稳岗扩岗。强化政策协同促就业,用足用好社保降费、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稳岗返还、扩岗补助等援企稳岗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吸纳就业。鼓励多渠道灵活就业,依托数字经济发展带动更多平台经济促进就业创业。
二是提升培训质效ku酷游。用好阶梯性补贴新政,强化质量评估,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指导开展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项目制培训等,充分发挥培训提技能、促就业重要作用。
三是强化精准服务。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强化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等实名制登记,落实“一人一策”帮扶计划,持续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
四是兜牢就业底线。建立健全就业困难人员精准认定、精准帮扶、精准退出机制,积极推进公益性岗位开发和安置,帮扶困难群体就业,筑牢“家门口的就业幸福”。
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关爱,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温度,南京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做法?作为特大城市,南京如何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的,下一步还有什么举措?
一是推动应保尽保。通过常态化摸排、信息化监测,及时将符合条件人员纳入救助范围。目前,我市有低保户2.99万户4.05万人,特困供养对象1.29万人,低保边缘家庭2752户5068人,支出型困难家庭67户123人,累计实施临时救助4223人次。
二是提升保障水平。连续第20年提高低保、特困供养等基本生活救助标准。目前,低保标准为1050元/月,城市、农村特困供养标准分别为低保的2倍和1.3倍。
三是突出改革创新。江北新区“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社会救助管理服务新模式”、高淳区“乡镇机构改革背景下社会救助‘放管服’改革及权责划分”等项目荣获全省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最佳案例。秦淮区“现时现地”新市民救助、江宁区“信息化技术助力社会救助”入选2023年度全省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试点。
下一步,将持续推动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兜住兜准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一是政策体系再完善。加快推动社会救助扩围增效,提升社会救助覆盖面,实现救助对象认定更精准、惠及困难群众更广泛、兜底保障更坚实。
二是数据赋能再提升。完善社会救助“掌上办”“一网通办”“省内通办”,为困难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持续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对困难群众精准定位,快速摸排,及时救助。
三是保障基础再夯实。落细落实各类社会救助政策,分层分类及时做好调标补差等工作,确保困难群众“应享尽享”ku酷游。开展困难指数多维评估,为困难对象提出个性化救助方案。
关于养老服务工作,南京老龄化程度比全国平均水平(19.8%)高出3.2个百分点,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今年以来,民政局紧扣养老民生实事项目,重点推动三项工作:
一是打造服务载体。全市新建9个老年人认知障碍服务中心ku酷游、13个示范性社区银发助餐点、46个示范性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近80%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ku酷游,完成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969户,努力让老年人享受到优质的照料服务。
二是提升服务质量。目前全市在运营的等级养老机构占比超70%,8家省评五级机构,为全省最多。大力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今年全省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我市参赛的4名选手全部获奖。
三是强化服务规范。近期,市委市政府拟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按照“基础性、普惠性、共担性、系统性”原则,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目录清单。
一是抓实基本养老。分层分类落实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持续完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加强服务供给、保障、监管等机制建设。
二是抓牢底线养老。到“十四五”末,每个区建成1个区级公办养老服务设施;每个街道建成1个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每个社区至少建有1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三是抓好品质养老。以“区块链+民政(养老服务)”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为契机,建设“宁享养老”“一站办”等8个应用场景。推动一批品质养老机构落地,做到“兜底有保障、普惠有供给、品质有选择”。
栖霞作为南京城市化发展较为迅速的区域之一,近年来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城市治理品牌,被誉为“新时代城市版枫桥经验”,请问栖霞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有哪些特点、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栖霞区地处南京城郊东北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西提东拓、塑核赋能、融江发展,城镇化率提高了10.82%,常住人口增加了24.3%,GDP连跨8个百亿级台阶,快速城镇化与城市能级的跨越式提升。
强化党建引领,用系统思维构建治理体系。在全区范围内推进完善网格化工作,将全区9个街道127个社区划分为1008个网格,在网格内建立1+3+N党组织架构,成立网格党小组576个,入网格党员33793人,实现了党的领导和党员服务进网入格、到边到底。此外,将辖区内驻街单位、高等院校、社会组织等纳入网格进行管理,建成“同心圆”队伍,切实让基层治理做到“条”里共建,“块”治,“园内”共享。
借力科技赋能,用智慧思维提升治理水平。打造以“城市大脑为枢、指挥中心为体、网格管理为肢”的区、街道、村(社区)协同联动的三级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实现基层治理事项的联动联处,每年处理各类数据超120万条。同时,拓展指挥平台的功能,在全区选取10个社会治安环境较复杂的社区建设“智慧大脑”指挥平台模块,将智慧治理延伸至社会治理的最末端。自主开发“小栖”智能全科社工机器人,植入微信群,完成民政保障、公共服务等八类社情民意数据库收集和实时处理。
依托法治保障,用法治思维维护社会稳定。组建区政府法律顾问团,按照区政府领导分管业务领域建立了7个专业法律服务团队,为区政府领导依法治理决策提供法律支持。聘任12名专业律师作为区和街道法律顾问,全区1232名政法网格员下沉社区开展“进网入格”法律服务工作,推行“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实现了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打造于文艳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个人调解工作室共28家,成立了全省首家个人调解工作室联盟“栖事宁人”品牌。
探索自治创新,用强基思维夯实治理基础。在全省首家出台高质量党建带群建实施意见,区委区政府定期听取工青妇等群团工作汇报,将党建带工建、党建带群建工作纳入单位综合考核、区管班子考核,纳入书记抓党建述职考核评议,推动党群重点任务同部署、同落实。建立议事协商制度,探索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
下一步,将不断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兜牢民生底线,坚持和发展仙林街道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治理模式,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一是强化“双网融合”,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坚持“党建+网格”治理模式,持续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深入开展“学仙林、见行动、优治理”活动,扩大仙林街道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的品牌影响力。
二是强化“科技赋能”,不断探索智慧治理模式。持续完善国家智能社会治理特色实验基地建设,通过科技赋能,进一步创新基层治理和为民服务方式,建立起全天候、协作式服务体系,在解决一个个诉求、办好一件件实事中推动服务型政府履职更高效。
三是强化“资源整合”,不断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源力量的整合,探索多元主体参与的基层治理共建机制,凝聚更强大的基层治理合力。加强部门联动、条块协作和制度衔接,提升为民服务效率。
多年来,六合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构建了“1+9”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能否介绍一下实施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和经验?
近年来,六合区立足本地实际,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种社会资源,构建“1+9”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为群众提供全覆盖、全领域、全过程的解纷服务。(即1支专职调解队伍,9项举措——星级茉莉花调解工作、十佳网格调解员、无讼网格、行走天平、四色工作法、微解纷平台、11大专门调解委员会、心理咨询、调解中心)
一是发挥矛盾调处中心“主战场”作用。加强区、街镇调处中心规范化建设,整合调解资源,建成各级各类人民调解调委会160个、工作室153个,建立医患纠纷、劳动争议等12个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区调处中心设涉法涉诉、涉农政策、民生保障和信访接待等7个服务窗口,25家成员单位派员入驻,轮流坐班,每周五安排名优律师轮流协助处理复杂案件,积极构建协调联动、信息共享、优势互补的多元解纷体系;健全矛盾纠纷预防排查、群众来访接待、纠纷受理调处和结案回访等制度,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进行登记造册、分析评估,按纠纷性质和严重程度,实行“蓝、黄、橙、红”四色预警、分级管控。今年以来共调解矛盾纠纷8000余件,矛盾解决率97.9%。
二是发挥品牌调解工作室“领头雁”作用。印发《关于建设矛盾纠纷调解“品牌工作室”的实施方案》,先后产生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唐大林调解工作室”等50多家品牌调解工作室,按照“茉莉花调解工作室”星级创建标准,2020至2022年共评选出五星级“茉莉花调解工作室”3个、四星级10个、三星级20个;创新调解工作法,建立以女性成员为主体的“六姐工作室”等人民调解队伍,将大量矛盾化解在诉前;建立“金融纠纷调解工作室”,与区内20家银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积极拓展金融纠纷多元化解举措,共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三是发挥线上调解平台“新阵地”作用ku酷游。加强“苏解纷”“宁审通”等信息化平台的应用推广,通过“调解小助手”“苏解纷”小程序畅通调解渠道,及时分流案件和调处纠纷,实现案件材料快速推送、随时随地线上调解;充分运用民事伤残在线鉴定平台,鉴定时间由线天压缩至线天,有效提升矛盾调解效率;推进矛盾纠纷调解“三级平台”建设,受理来访群众信访初访案件,通过“云端会面”“共享调解”灵活运用线上调解模式“即时答”“马上调”,配置专业法律人员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服务等措施,做到调解服务“不断线”“不打烊”,今年来成功办理了跨地域的欠薪纠纷案例50余件,线余件。
四是发挥基层力量调解“先锋队”作用。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纳入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整合村(社区)干部、调解员、法律顾问、“五老”人员、村民小组理事会成员、街镇综治中心、信访办人员等基层力量,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和信访工作法治化,发挥“网格+矛盾调解”机制作用,全区1034名专职网格员、165名专任网格员和3869名微网格员全部化身“网格调解员”,常态化面对面开展调解,心贴心解决群众难题;持续开展示范“无讼网格”、“最美网格调解员”评比活动,激发基层人员工作积极性,三年来评选出10个示范“无讼网格”、30名“最美网格调解员”,其中“最美网格调解员”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800余件;开展“棠邑法学”大讲堂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系列视频讲座,提高基层人员调解实战技能。
五是发挥政法力量调解“排头兵”作用。立足网格化这张“大网”,健全“基层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推动政法力量向基层下沉,参与到基层矛盾化解事务中来。857名政法网格员(“三官一律”)常态化进网入格服务基层,结合专业优势,协助社区开展矛盾调解工作;建立462名专兼职调解员队伍,成立由律师、公证员、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调解专家库,吸纳500余名法学会志愿者等力量定期开展法律援助、普法宣传、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将91名社区民警纳入网格沉入警格组建社区工作组,95名专职调解员24小时随警调解,第一时间回应民情民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第一时间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阶段。
下一步,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培育平安乡村(平安小区)建设示范点,争创六合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