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九游体育官网入口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广东打造“一刻钟文化圈” 各类公共文化空间超ku酷游过3500家

  ku酷游央广网广州9月27日消息(见习记者 罗世伟)从“粤书吧”到“粤文坊”、从城市到乡村,如今的广东,随处可见公共文化空间的“新”影子、“新”风尚。9月27日,央广网记者从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近年来广东积极创新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模式,着力巩固拓展文化惠民阵地,建设打造以“粤书吧”“粤文坊”为代表、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人文品质的公共文化新空间超过3500家,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焕发新彩。

  近年来,广东众多旅游景区、历史文化街区、公园、酒店、民宿、书店涌现出的“粤书吧”ku酷游,成为市民游客读书休闲的好去处,更成为各地文化旅游的新地标。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介绍,“粤书吧”是由公共图书馆指导,通过嵌入方式,以公共阅读服务为主要功能,兼顾活动、展示、休闲等多元功能的新型阅读空间。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粤书吧”350多家,涉及旅游酒店景区、商业街区、交通站场、机关学校等不同类型。

  走进广州市越秀区恤孤院路12号柏园,浓浓民国风扑面而来。柏园是民国时期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旧址,见证了广州近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变迁,是中国近代重要的学术高地。百年沧桑岁月变,如今这里又多了一个新身份——广东省最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柏园粤书吧”。

  “柏园粤书吧”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和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建设ku酷游。在空间设计上,充分考虑柏园作为历史建筑的文化传承功能,空间设计风格典雅、独具特色,既直观展示柏园作为“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创办旧址所承载的历史风貌,又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等多元文化业态。

  “未来柏园粤书吧将依托东山拥有的众多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打造一系列具有当地特色的阅读品牌活动,为当地居民ku酷游、游客提供独具特色的阅读服务。”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辅导部副主任陈杰介绍。

  镜头转到广州海珠侨建大厦,位于该商场3楼的国潮风新式图书馆“御溪书斋”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出行打卡的新选择。泼墨山水映入眼帘,漫天繁星如坠银河……作为广州首个落地建成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御溪书斋通过极具中国风的设计,向读者展现出一幅生动的国风山水场景。项目方以御溪书斋为公共文化服务窗口主体,同时引入脱口秀剧场、音乐现场,结合空中清吧、绿洲营地、文化餐饮、精品咖啡、街头滑板等多种文化旅游体验型商业内容。

  海珠区图书馆副馆长阳娟兰介绍,海珠区图书馆侨建分馆——“御溪书斋”目标群体定位为年轻人,其提供的服务如馆藏、展览、文创、阅读活动等,均聚焦年轻人对国潮的喜爱。书斋定期举办书画展、汉字科普展、中国积木展、文化沙龙等活动,并与商场其他文化体验区互动共享,还有艺术展览厅、国风汉服馆、沉浸式剧本体验等潮流文化体验空间,着力推动文旅商多元融合ku酷游。

  广州市推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展示”资助项目、东莞市举办“品质文化”创投大赛,对提供公共文化设施和公益文化产品、文化活动及服务的企业给予资金扶持……在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过程中,广东各地改变以政府为主体的投入建设方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

  今年4月,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对22家参与企业给予资金扶持,同时鼓励各地探索社会力量共建共享机制。据统计,“粤书吧”建设共撬动了将近500家社会力量企业参与,投入超过3500万元,实现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多业态融合,有效拓展公共文化空间功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如今,越来越多集休闲阅读、艺术活动、文化沙龙、创意生活、轻食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逐渐走进大众视野,融入群众生活。

  “改造前,这里曾是被车水马龙遗忘的废弃厂房。”中山市石岐街道宣传文化服务中心副主任廖晔告诉记者,格子空间香山书房通过与中山华侨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广州美术学院、大乾艺术等社会力量合作共建,原本的闲置工业旧楼摇身一变,成为广东省最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代表案例之一。自2022年10月1日开放至今,这里已累计接待10万游客到访参观。

  廖晔介绍,设计团队保留原有结构框架,采用减量方式改造后,形成“格构园林”吸纳岐江两岸风光。香山书房配备智能化图书自助借还设备,提供电子阅览、图书阅览、有声图书馆等图书阅览服务。书房与全市公共图书馆实行通借通还服务,日常面向市民免费开放。室外定期开展自然课堂、观鸟研学、音乐艺术活动、河畔集市、香山一席谈等文化类活动,为市民提供更多休闲生活新选择。

  “天河湿地文化角以前建筑垃圾堆积如山,积水污浊,杂草丛生,一片脏乱荒芜。”天河科技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携手社会力量,园区闲置资源得以盘活,荒地“蝶变”成为崭新的公共文化空间;在东莞,一座被闲置多年的粮油加工厂,如今有了崭新的名字——“茂春里·望汐坊”。集春汐茶社、汐社书屋、潮汐艺素、栖汐美舍等功能区域为一体,融合新旧时代印记的建筑由此诞生。

  逢周末,位于珠海南屏镇北山社区的三时茶馆几乎座无虚席,观众们一边喝茶品茗,一边欣赏台上的相声表演ku酷游,享受文化味十足的惬意时光。这是广东众多“粤文坊”中的其中一个场景。

  2020年4月,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广东省“粤书吧”建设指引》,在全省旅游景区、酒店和民宿等旅业启动“粤书吧”试点建设工作。2022年6月,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广东省“粤文坊”建设指引》,探索打造以全民艺术普及为主要功能的“粤文坊”,成为广东创新拓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作出的新尝试。2020年至2023年,省级财政补助各地“粤书吧”“粤文坊”类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资金共3465万元。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按照“一吧一特色”“一市一品牌”的原则,推动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以“高颜值+新服务”为人民群众创造小而美的公共阅读和艺术空间。同时注重促进所在地文化传承保护,形成特色文化空间IP和品牌,评选出20个最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案例。“米谷书店”等5个空间荣获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和中国文化馆协会主办的短视频征集展示活动“最受欢迎公共文化空间”。“天河湿地文化角”等3个空间荣获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办的2022年度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设计展示活动“空间设计奖”。

  其中,深圳市盐田区的智慧书房,外观造型别具一格,拥有“灯塔”“听海”“邂逅”等富有诗意的名字、“文化+科技”的创新性功能,成为深受群众喜欢的文旅栖居地,仅“灯塔书房”日均服务读者就超过2000人次,入选“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表示,接下来,广东将以“一刻钟文化圈”为目标,完善空间发展规划布局,因地制宜推动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致力满足群众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期待。同时依托智慧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公共文化云建设,在公共文化空间引入数字创意、线上演播、沉浸式体验、智慧服务等新型服务业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新场景。将公共文化新空间纳入“广东省文旅公共服务设施管理系统”,动态指导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管理和运行,以建立资源与服务供给机制为重点,提升公共文化空间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

  从“粤书吧”到“粤文坊”、从城市到乡村,如今的广东,随处可见公共文化空间的“新”影子、“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