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酷游你要问最近什么最火,那肯定是“科目三”。网络上忽然流行起洗脑的“科目三”之舞。随着短视频的传播,全球各地网友纷纷模仿“上分”,不少网友肯定好奇,“科目三”是怎么火起来的,到底有什么魔力ku酷游,吸引那么多人跳?
在抖音上,科目三舞蹈线亿,成为了“全民舞蹈”。什么是“科目三”之舞?其实,这种舞蹈风格大概类似于早年在迪吧流行过一阵的“社会摇”,网友也称呼这群跳舞的人为“摇子”。科目三到底是什么?科目三全称“广西科目三”,源自广西某婚礼现场多人欢歌起舞的场景。此后坊间流传,“广西人一生中会经历三场考试,科目一唱山歌,科目二嗦米粉ku酷游,科目三跳舞”。
与之类似的还有前段时间爆火的“我姓石”,无厘头且魔性的土味文化似乎成了短视频平台的流量密码。那么何谓土味文化?目前学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可以肯定的是,土味文化来源于群众生活,聚焦于普通人,是用来传递社会情感的独特文化。伴随着“科目三”的爆火,版本花样越来越多,有配上电影背景音乐和精美运镜的优雅版,有跟练减肥版,甚至有加入学科知识的版本。近日,在贵州一中学艺术节上,师生更是共同表演“科目三”。
谈及“科目三”为什么能火?更多的网友觉得,刚开始是觉得好玩,可跳着跳着,觉得特别解压,还能锻炼身体。网友“潜水的皮卡丘”说,如今每天晚上下班后,都会跳会“科目三”,她说这是自己的健身操“平替”,“就像十年前的我,根本不可能会想到自己会迷上广场舞大妈的最爱——凤凰传奇,我摇科目三,就是想追求一种松弛感,有时生活太累,摇一摇烦恼就少了。”
“这种事情为什么会火啊?”,近日有杭州妈妈发帖,吐槽了自己和家人去海底捞吃饭的经历,表示让自己很不适。
“昨天一家人给妈妈过生日,去了海底捞吃饭,整个过程中此起彼伏地响起了一个很吵的音乐,随后有男服务员和女服务员出来跳舞(那种扭来扭去的土味舞蹈……)真的让人很不适啊。一问是顾客点的,叫科目三舞蹈,网上很火。评论区简直辣眼睛,真的想不通这种事情为什么会忽然火啊……我带着孩子看服务员扭来扭去觉得很恶心……”在部分海底捞门店,只需要对服务员说“我要科目三”,就会有服务员为你来上一段魔性的舞蹈:摇花手、扭腰、摆胯,还有半崴不崴的脚,配合节奏鲜明的音乐......
一边吃火锅,一边还能观看免费的舞蹈表演,渐渐地去海底捞点“科目三”的人也越来越多ku酷游。不少服务员也因此走红:有的小哥颜值出众,舞技超群,档期爆满。还有的小哥因为“科目三”,增粉20万。
“科目三”的配乐《一笑江湖》,原本是戏腔国风歌曲,歌词豪迈大气,经过改编后,创新了歌曲的表现形式,成了一种雅俗共赏、流传度更高的大众音乐。这首歌也随着“魔性”舞步,成为不少外国青年博主的经典BGM。最初的创作者或许不会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中国歌曲就这么出圈了。年轻人眼中的美是多元化的。有人爱听庄重的古典乐,有人热衷于唱rap,有人会伴着婉转的古风歌曲翩翩起舞,也有人经常练习“喊麦”,但一样的是,人们更追求情绪和个性的表达。
每一种文化和文化现象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ku酷游,未必完全拘泥于“高雅”“有内涵”的审美观念,接纳更多元、更多样的文艺形式,了解各种流行内容在年轻人中风靡的原因,才能推出更多满足年轻人需求的文艺作品。
但“科目三”一度成为网络热点的同时,也被不少网友批评“太俗”“有被冒犯到”ku酷游。“科目三”的爆火并非是由商家带动所致,不过是商家在薅“科目三”的流量羊毛而已。
有些网友支持服务员跳这段舞蹈,表示气氛很好,一边吃火锅,一边还能观看免费的舞蹈表演。随着去海底捞点“科目三”的人越来越多,不少顾客也参与进来,与海底捞的员工一起魔性狂舞,舞蹈现场一度堪比追星现场。
“科目三”的走红,反映了互联网时代下新型消费文化的兴起,具有较强的社交媒体传播性。在就餐场景中,顾客可以将无聊的等待变成时尚的美甲、养生的洗头,或者是就餐期间欣赏网红舞蹈,“氛围感”正在成为一种产品,将符合年轻人情感需求的“氛围感”场景嫁接到就餐场景中,海底捞的这些操作有其独创之处,无可厚非。但类似“科目三”的氛围表演是一种双刃剑,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比如,近日一位网友在论坛上发帖,控诉“科目三”这种土味舞蹈对其自己和家人的用餐造成干扰,直言对孩子非常不适,这也引起了一部分网友的认同。商家玩梗蹭流量,可以理解,但不应建立在打扰部分顾客的基础之上,线下玩梗更应有边界感。对于一部分食客来说,就想安安静静吃个饭,声响巨大恐影响用餐体验。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网络视听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