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九游体育官网入口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自治区召开内蒙古农村信用社“落实五大任务 服务乡村振兴”——履ku酷游行社会责任新闻发布会

  ku酷游自治区召开内蒙古农村信用社“落实五大任务 服务乡村振兴”——履行社会责任新闻发布会

  5月26日,内蒙古农村信用社“落实五大任务 服务乡村振兴”——履行社会责任新闻发布会在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副书记、主任张建成作主题发布,党委委员、副主任卢晓东及业务管理部、网络金融部负责同志回答记者提问。

  非常荣幸在自治区政府新闻发布厅召开内蒙古农村信用社“落实五大任务 服务乡村振兴”——履行社会责任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对参加这次发布会的各位嘉宾、媒体朋友表示诚挚欢迎,对各有关部门、各级媒体的支持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习强调,“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都必须担负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农信社作为党联系农牧民最好的金融纽带,从诞生之日起,就把政治性、人民性注入灵魂、融入血液,始终牢记服务“三农三牧”和民营小微经济的初心使命,不断赋予“挎包银行”“马背银行”“三铁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持续在最急需、最薄弱、最边远的领域和地方用心用情用力,是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主力军。

  自2020年开始,内蒙古农村信用社连续3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今天我们在这里公开发布202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并就有关问题答记者问,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全方位展现内蒙古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等情况。报告共4大部分,涵盖了过去一年在落实“五大任务”、服务乡村振兴、支持民营小微、改善客户体验、投身公益事业等方面所作的努力,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内蒙古农村信用社责任实践。

  去年以来,我们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保持战略定力,坚守主责主业,业务发展迈上新台阶。截至今年4月末,全区农信社资产总额突破8000亿大关、达到8066亿元,各项存款余额6405亿元、贷款余额4121亿元,核心监管指标实现历史性改善。全区93家农信机构中,79家税收贡献度、70家存款余额、63家贷款余额在当地金融机构排名首位,去年累计减费让利超20亿元、缴纳税款15亿元、捐款捐物2100万元。

  我们深耕“三农”沃土,助力乡村振兴。聚焦服务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围绕自治区奶业、玉米2个千亿级和肉羊、肉牛、马铃薯、葵花籽等10个百亿级产业,加强金融供给,去年发放各项贷款4836亿元、增长10%,其中涉农贷款2636亿元、增长13%,余额占全区26%,推动建优建强“粮仓”“肉库”“奶罐”“绒都”。全区1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农信机构贷款平均增速高于全区农村信用社4.7个百分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支持脱贫户、返贫监测对象4.6万户、占全区68%,贷款余额占全区67%。

  我们注入金融活水,纾困经营主体。以保经营主体来稳就业保民生,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入手,创新服务模式,丰富信贷产品,保障经营主体资金供给有效匹配、合理充裕。去年发放小微企业贷款2044亿元、增长11%,余额占全区26%。全面开展“金融活水润百业”活动,服务了全区85%的普惠型小微企业,相关贷款余额占全区74%,办理无还本续贷321亿元、延期还本付息贷款331亿元,助力地方经济企稳回升、城市烟火气回归。

  我们拥抱科技创新,深化绿色发展。启动建设内蒙古农信信息科技中心,全面投运同城双活数据中心,形成“两地三中心”容灾格局,灾备应用水平步入全国农信先进行列。上线新一代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率先在全区推出社保卡“同号换卡”服务,社保卡发行量、社保待遇代发人数均居全区首位。推进网点转型升级,智能机具业务提升4倍,电子交易替代率达89%。发放全区首笔“草原碳汇收益权”“公益林补偿收益权”,去年末支持绿色、能源保供等贷款余额达到256亿元。

  我们坚持党建统领,增色亮丽北疆。以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统领农信社改革发展。深化政银企合作,朋友圈、影响力不断扩大,与地方双向奔赴、互利共赢的命运共同体更加紧密。内蒙古农信女篮8人入选中国女篮征战世界杯,为国家捧回亚军奖杯,追平历史最佳战绩,在2022-2023赛季WCBA联赛中,再次挺进总决赛,连续3个赛季获得“两冠一亚”的瞩目成绩,通过央视直播和各大媒体广泛报道,向全国展现了内蒙古人民的体育热情和内蒙古农信昂扬奋发的精神面貌,助力把内蒙古正面形象立起来。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深知作为地方金融企业还可以做得更多更好。我们将继续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朝着打造党委政府放心、广大客户满意、行稳致远健康的现代化银行愿景勇毅前行,为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篇章书写农信答卷。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内蒙古农信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在落实习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上,有哪些务实举措和实际行动?

  大家都知道,“五大任务”是习为内蒙古量身定制的行动纲领和战略定位,内蒙古农信紧紧围绕服务落实好“五大任务”,制定专门实施意见,聚焦主业、多点发力、紧抓不放,充分展现农信社的责任与担当。

  首先是在服务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方面,这与农信社的战略定位高度契合,正是我们工作的主要着力点。近年来,我们重点围绕自治区奶业、玉米、肉牛、肉羊、马铃薯等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优先配置信贷资源、优先满足资金需求、优先安排金融服务。截至一季度末,支持全区12个优势特色产业贷款余额达到936亿元。认真落实肉牛、肉羊产业主办行责任,制定肉牛肉羊产业链贷款余额、标杆示范机构数量“两个翻一番”目标,一季度末肉牛肉羊产业贷款余额554亿元,覆盖全区34个肉牛大县和27个肉羊大县。在服务方式上,我们因地制宜创新方法,解决客户贷款的难点、堵点问题,比如大力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业务,拓宽活体牲畜、大型农机具等融资担保方式,切实满足新型农牧业主体的融资需求,一季度末土地经营权和活体牲畜抵押贷款余额140亿元。支持133万户传统农牧户、4.4万户家庭农牧场和种养殖大户、2000个专业合作社、3万户合作社社员、500户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生产。

  同时,我们深化绿色发展、支持能源保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比如立足区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两山”理念。比如积极探索支持农村牧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等领域发展,大力支持高产苜蓿种植、粮改饲等项目,降低畜牧业对天然草场的依赖度,一季度末,全区农村信用社支持绿色贷款余额54亿元,支持能源保供贷款余额173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00亿元。

  我们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反洗钱、反电诈、反假币等工作力度,增强客户防诈意识、鉴别能力,守好老百姓的“钱袋子”。同时,坚持在发展中化解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维护经济安全稳定大局。我们支持口岸地区建设,积极对接进出口企业,开展跨境人民币暖春惠企专项行动,一季度末,全区农信社支持口岸建设及对外贸易贷款余额13.8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服务落实“五大任务”做好农信工作,在支持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金融时报记者:内蒙古农信是土生土长的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三牧”是初心和使命。请问,全区农信社在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面有哪些支持政策和具体做法?

  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业务管理部总经理李涛:乡村振兴是农村信用社的主战场,我们紧紧围绕中央、自治区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部署,以“强农牧业、美农牧区、富农牧民”为目标,发挥乡村振兴的主办行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统筹做好规划部署。制定了全区农村信用社“十四五”时期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连续出台支持肉牛肉羊、奶业振兴、畜草产业等多项办法。年初以来,我们通过专项会、现场会、调度会等对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进行了密集部署,聚焦三大领域、围绕三大主体,明确了14项具体举措。

  二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思想不松、力度不减、标准不变、帮扶不断,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计划2023年度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投放增长10%,在57个脱贫旗县全面推行“金牛富民贷”信贷产品,最高授信额度提高至20万元。持续向1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信贷资源,计划到2023年底新增授信100亿元以上。截至目前,共支持了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25万户农牧户,3万户小微企业,各项贷款余额达到489亿元,有力支持县域支柱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三是大力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今年前4个月向40个产粮大县和43个粮油生产旗县投放涉农涉牧贷款723亿元ku酷游,为呼伦贝尔等大豆主产区投放贷款9亿元,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坚持“产业发展到哪儿、信贷就支持到哪儿”,今年以来,对自治区12个优势特色产业投放贷款465亿元,余额达到了969亿元。

  四是深入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全面完成对全区1.1万个行政村的整村授信工作,为310万户农牧户建立档案、评定信用等级。支持普惠小微企业客户31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26万户,贷款余额达到1199亿元,其中信用贷款295亿元、占比为26%。持续实施减费让利,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了0.62个百分点。

  五是汇聚服务乡村振兴各方资源。选派50名农信机构领导人员到当地乡村振兴、农牧业等单位挂职交流,聘任9224名乡镇干部、行政村书记、乡村网格员协助开展基层金融服务,优选3532名中层管理人员、客户经理兼任苏木乡镇金融助理、金融村官。加强银政、银担、银保合作,协助31个旗县农牧业部门部署应用农村“资产、资金、资源”管理平台,28家机构与自治区农担等相关担保公司开展合作,积极探索与涉农保险公司的深度合作。

  内蒙古电视台记者:内蒙古地域广袤、农牧民居住分散,在偏远地区金融服务上会有些难点和空白,近年来内蒙古农信利用自身优势在流动服务方面做了很多探索,请问,有哪些措施和成效?

  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网络金融部总经理何殿源:谢谢你的提问。内蒙古农村信用社素有“马背银行”“挎包银行”之称,自成立之初就有着流动服务的优良传统。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背景下,农信社顺应时代发展,把“土背包”升级为“科技背包”,打造“草原金融轻骑兵”流动服务品牌,老百姓可通过全区近2200个营业网点和9000个金融服务点,“足不出乡”办理业务,还可以通过我们的流动服务车、PAD移动办贷等,享受“足不出村”“足不出户”的金融服务。

  一是运用流动金融服务车,业务办理“足不出村”。自2014年科左后旗联社运用第一台流动服务车,流动服务车成为我联社服务农村牧区客户的重要手段,让老百姓“足不出村”就能实现银行所有业务的办理,极大地满足农村牧区客户的需要。截至目前,全区共有29家机构运用38台流动服务车为老百姓提供服务。

  二是运用移动智能设备,业务办理“足不出户”。农信社还运用PAD移动信贷服务站、便携式智能柜员机、便携式社保卡制卡机为老百姓提供全面的上门服务,让广大农牧民“足不出户”即可办理信贷、银行卡开通、查询、社保卡发放等业务。我们还为老年客户推出了字体大、功能简的老年版手机银行,“足不出户”即可实现转账、缴费等业务的办理,很好地方便了老百姓的生活。

  可见,流动服务填补了农村牧区金融服务的“短板”与“空白”,满足了农牧民、老弱病残孕等客户群体的金融需求,提升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农村牧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了农信金融力量,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2022年为例,全区助农金融服务点办理业务455万笔、交易金额36亿元,便携式智能柜员机办理业务笔数11万笔、交易金额超4600万元,流动金融服务车办理业务约6万笔、交易金额近3亿元。以陕坝农商银行为例,2019年以来,先后购置流动金融服务车9辆,经过多次升级迭代,可办理存贷汇款、社保卡发卡等多种业务,实现即刻上门、一次办好,真正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米”。截至一季度末,该行已累计开展流动服务1300余次,服务时长6000小时,服务客户4.2万人次,办理业务4.6万多笔,服务里程16万公里。为老百姓节约了时间、交通成本,特别是满足了孤寡老人、行动不便者金融服务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践行普惠金融使命,以流动服务为抓手,创新方式、延伸触角、拓宽覆盖面,全力满足客户多样化、多层次金融需求。

  《中国农村金融》记者:请问内蒙古农信在新市民金融服务方面做了哪些努力、有何成效?

  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业务管理部总经理李涛:为有效解决新市民的金融服务难题,全区农信社以进城务工人员、青年创业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为重点,全力满足这一群体金融需求。一是专门制定服务新市民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对以农牧民工为主体的新市民信息建档率、申贷回复率、符合基本条件的授信率达到百分之百的“三个百”工作目标。二是建立专门新市民金融服务信息平台,设立“96688”24小时服务电话专席,在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等人口净流入地设立5家新市民金融服务中心,专营新市民金融服务业务。三是推出新市民专属信贷产品。根据新市民生产经营、购房购车、子女上学等信贷需求,开发了经营类、消费类以小额、信用为主要特点的“金牛E贷”专属产品。四是建立专业化新市民服务团队。针对新市民流动性强的实际,充分应用PAD移动信贷服务站、手机自主申贷用信、便携式智能柜员机等服务机具,提供专门流动服务。五是建立合作交流和信息共享机制。主动对接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及嘎查、村(社区),完善新市民信用信息档案。将金融服务嵌入各级政府外出务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为新市民提供“一站式”综合性金融服务。探索与各类商会、用工企业、劳务公司合作,为新市民提供增值服务。新市民金融服务已经成为内蒙古农信的靓丽品牌之一。截至目前,我们已累计支持新市民16万户,贷款余额达到124亿元。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政务服务局

  中文域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政务联系电话关于防范仿冒网站风险的提示

  自治区召开内蒙古农村信用社“落实五大任务 服务乡村振兴”——履行社会责任新闻发布会

  5月26日,内蒙古农村信用社“落实五大任务 服务乡村振兴”——履行社会责任新闻发布会在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副书记、主任张建成作主题发布,党委委员、副主任卢晓东及业务管理部、网络金融部负责同志回答记者提问ku酷游。

  非常荣幸在自治区政府新闻发布厅召开内蒙古农村信用社“落实五大任务 服务乡村振兴”——履行社会责任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对参加这次发布会的各位嘉宾、媒体朋友表示诚挚欢迎,对各有关部门、各级媒体的支持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习强调,“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都必须担负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农信社作为党联系农牧民最好的金融纽带,从诞生之日起,就把政治性、人民性注入灵魂、融入血液,始终牢记服务“三农三牧”和民营小微经济的初心使命,不断赋予“挎包银行”“马背银行”“三铁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持续在最急需、最薄弱、最边远的领域和地方用心用情用力,是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主力军。

  自2020年开始,内蒙古农村信用社连续3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今天我们在这里公开发布202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并就有关问题答记者问,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全方位展现内蒙古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等情况。报告共4大部分,涵盖了过去一年在落实“五大任务”、服务乡村振兴、支持民营小微、改善客户体验、投身公益事业等方面所作的努力,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内蒙古农村信用社责任实践。

  去年以来,我们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保持战略定力,坚守主责主业,业务发展迈上新台阶。截至今年4月末,全区农信社资产总额突破8000亿大关、达到8066亿元,各项存款余额6405亿元、贷款余额4121亿元,核心监管指标实现历史性改善。全区93家农信机构中,79家税收贡献度、70家存款余额、63家贷款余额在当地金融机构排名首位,去年累计减费让利超20亿元、缴纳税款15亿元、捐款捐物2100万元。

  我们深耕“三农”沃土,助力乡村振兴。聚焦服务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围绕自治区奶业、玉米2个千亿级和肉羊、肉牛、马铃薯、葵花籽等10个百亿级产业,加强金融供给,去年发放各项贷款4836亿元、增长10%,其中涉农贷款2636亿元、增长13%,余额占全区26%,推动建优建强“粮仓”“肉库”“奶罐”“绒都”。全区1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农信机构贷款平均增速高于全区农村信用社4.7个百分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支持脱贫户、返贫监测对象4.6万户、占全区68%,贷款余额占全区67%。

  我们注入金融活水,纾困经营主体。以保经营主体来稳就业保民生,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入手,创新服务模式,丰富信贷产品,保障经营主体资金供给有效匹配、合理充裕。去年发放小微企业贷款2044亿元、增长11%,余额占全区26%。全面开展“金融活水润百业”活动,服务了全区85%的普惠型小微企业,相关贷款余额占全区74%,办理无还本续贷321亿元、延期还本付息贷款331亿元,助力地方经济企稳回升、城市烟火气回归。

  我们拥抱科技创新,深化绿色发展。启动建设内蒙古农信信息科技中心,全面投运同城双活数据中心,形成“两地三中心”容灾格局,灾备应用水平步入全国农信先进行列。上线新一代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率先在全区推出社保卡“同号换卡”服务,社保卡发行量、社保待遇代发人数均居全区首位。推进网点转型升级,智能机具业务提升4倍,电子交易替代率达89%。发放全区首笔“草原碳汇收益权”“公益林补偿收益权”,去年末支持绿色、能源保供等贷款余额达到256亿元。

  我们坚持党建统领,增色亮丽北疆。以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统领农信社改革发展。深化政银企合作,朋友圈、影响力不断扩大,与地方双向奔赴、互利共赢的命运共同体更加紧密。内蒙古农信女篮8人入选中国女篮征战世界杯,为国家捧回亚军奖杯,追平历史最佳战绩,在2022-2023赛季WCBA联赛中,再次挺进总决赛,连续3个赛季获得“两冠一亚”的瞩目成绩,通过央视直播和各大媒体广泛报道,向全国展现了内蒙古人民的体育热情和内蒙古农信昂扬奋发的精神面貌,助力把内蒙古正面形象立起来。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深知作为地方金融企业还可以做得更多更好。我们将继续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朝着打造党委政府放心、广大客户满意、行稳致远健康的现代化银行愿景勇毅前行,为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篇章书写农信答卷。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内蒙古农信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在落实习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上,有哪些务实举措和实际行动?

  大家都知道,“五大任务”是习为内蒙古量身定制的行动纲领和战略定位,内蒙古农信紧紧围绕服务落实好“五大任务”,制定专门实施意见,聚焦主业、多点发力、紧抓不放,充分展现农信社的责任与担当。

  首先是在服务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方面,这与农信社的战略定位高度契合,正是我们工作的主要着力点。近年来,我们重点围绕自治区奶业、玉米、肉牛、肉羊、马铃薯等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优先配置信贷资源、优先满足资金需求、优先安排金融服务。截至一季度末,支持全区12个优势特色产业贷款余额达到936亿元。认真落实肉牛、肉羊产业主办行责任,制定肉牛肉羊产业链贷款余额、标杆示范机构数量“两个翻一番”目标,一季度末肉牛肉羊产业贷款余额554亿元,覆盖全区34个肉牛大县和27个肉羊大县。在服务方式上,我们因地制宜创新方法,解决客户贷款的难点、堵点问题,比如大力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业务,拓宽活体牲畜、大型农机具等融资担保方式,切实满足新型农牧业主体的融资需求,一季度末土地经营权和活体牲畜抵押贷款余额140亿元。支持133万户传统农牧户、4.4万户家庭农牧场和种养殖大户、2000个专业合作社、3万户合作社社员、500户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生产。

  同时,我们深化绿色发展、支持能源保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比如立足区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两山”理念。比如积极探索支持农村牧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等领域发展,大力支持高产苜蓿种植、粮改饲等项目,降低畜牧业对天然草场的依赖度,一季度末,全区农村信用社支持绿色贷款余额54亿元,支持能源保供贷款余额173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00亿元。

  我们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反洗钱、反电诈、反假币等工作力度,增强客户防诈意识、鉴别能力,守好老百姓的“钱袋子”。同时,坚持在发展中化解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维护经济安全稳定大局。我们支持口岸地区建设,积极对接进出口企业,开展跨境人民币暖春惠企专项行动,一季度末,全区农信社支持口岸建设及对外贸易贷款余额13.8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服务落实“五大任务”做好农信工作,在支持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金融时报记者:内蒙古农信是土生土长的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三牧”是初心和使命。请问,全区农信社在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面有哪些支持政策和具体做法?

  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业务管理部总经理李涛:乡村振兴是农村信用社的主战场,我们紧紧围绕中央、自治区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部署,以“强农牧业、美农牧区、富农牧民”为目标,发挥乡村振兴的主办行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统筹做好规划部署。制定了全区农村信用社“十四五”时期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连续出台支持肉牛肉羊、奶业振兴、畜草产业等多项办法。年初以来,我们通过专项会、现场会、调度会等对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进行了密集部署,聚焦三大领域、围绕三大主体,明确了14项具体举措。

  二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思想不松、力度不减、标准不变、帮扶不断,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计划2023年度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投放增长10%,在57个脱贫旗县全面推行“金牛富民贷”信贷产品,最高授信额度提高至20万元。持续向1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信贷资源,计划到2023年底新增授信100亿元以上。截至目前,共支持了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25万户农牧户,3万户小微企业,各项贷款余额达到489亿元ku酷游,有力支持县域支柱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三是大力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今年前4个月向40个产粮大县和43个粮油生产旗县投放涉农涉牧贷款723亿元,为呼伦贝尔等大豆主产区投放贷款9亿元,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坚持“产业发展到哪儿、信贷就支持到哪儿”,今年以来ku酷游,对自治区12个优势特色产业投放贷款465亿元,余额达到了969亿元。

  四是深入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全面完成对全区1.1万个行政村的整村授信工作,为310万户农牧户建立档案、评定信用等级。支持普惠小微企业客户31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26万户,贷款余额达到1199亿元,其中信用贷款295亿元、占比为26%。持续实施减费让利,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了0.62个百分点。

  五是汇聚服务乡村振兴各方资源。选派50名农信机构领导人员到当地乡村振兴、农牧业等单位挂职交流,聘任9224名乡镇干部、行政村书记、乡村网格员协助开展基层金融服务,优选3532名中层管理人员、客户经理兼任苏木乡镇金融助理、金融村官。加强银政、银担、银保合作,协助31个旗县农牧业部门部署应用农村“资产、资金、资源”管理平台,28家机构与自治区农担等相关担保公司开展合作,积极探索与涉农保险公司的深度合作。

  内蒙古电视台记者:内蒙古地域广袤、农牧民居住分散,在偏远地区金融服务上会有些难点和空白,近年来内蒙古农信利用自身优势在流动服务方面做了很多探索,请问,有哪些措施和成效?

  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网络金融部总经理何殿源:谢谢你的提问。内蒙古农村信用社素有“马背银行”“挎包银行”之称,自成立之初就有着流动服务的优良传统。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背景下,农信社顺应时代发展,把“土背包”升级为“科技背包”,打造“草原金融轻骑兵”流动服务品牌,老百姓可通过全区近2200个营业网点和9000个金融服务点,“足不出乡”办理业务,还可以通过我们的流动服务车、PAD移动办贷等,享受“足不出村”“足不出户”的金融服务。

  一是运用流动金融服务车,业务办理“足不出村”。自2014年科左后旗联社运用第一台流动服务车,流动服务车成为我联社服务农村牧区客户的重要手段,让老百姓“足不出村”就能实现银行所有业务的办理,极大地满足农村牧区客户的需要。截至目前,全区共有29家机构运用38台流动服务车为老百姓提供服务。

  二是运用移动智能设备,业务办理“足不出户”。农信社还运用PAD移动信贷服务站、便携式智能柜员机、便携式社保卡制卡机为老百姓提供全面的上门服务,让广大农牧民“足不出户”即可办理信贷、银行卡开通、查询、社保卡发放等业务。我们还为老年客户推出了字体大、功能简的老年版手机银行,“足不出户”即可实现转账、缴费等业务的办理,很好地方便了老百姓的生活。

  可见,流动服务填补了农村牧区金融服务的“短板”与“空白”,满足了农牧民、老弱病残孕等客户群体的金融需求,提升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农村牧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了农信金融力量,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2022年为例,全区助农金融服务点办理业务455万笔、交易金额36亿元,便携式智能柜员机办理业务笔数11万笔、交易金额超4600万元,流动金融服务车办理业务约6万笔、交易金额近3亿元。以陕坝农商银行为例,2019年以来,先后购置流动金融服务车9辆,经过多次升级迭代,可办理存贷汇款、社保卡发卡等多种业务,实现即刻上门、一次办好,真正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米”。截至一季度末,该行已累计开展流动服务1300余次,服务时长6000小时,服务客户4.2万人次,办理业务4.6万多笔,服务里程16万公里。为老百姓节约了时间、交通成本,特别是满足了孤寡老人、行动不便者金融服务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践行普惠金融使命,以流动服务为抓手,创新方式、延伸触角、拓宽覆盖面,全力满足客户多样化、多层次金融需求。

  《中国农村金融》记者:请问内蒙古农信在新市民金融服务方面做了哪些努力、有何成效?

  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业务管理部总经理李涛:为有效解决新市民的金融服务难题,全区农信社以进城务工人员、青年创业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为重点,全力满足这一群体金融需求。一是专门制定服务新市民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对以农牧民工为主体的新市民信息建档率、申贷回复率、符合基本条件的授信率达到百分之百的“三个百”工作目标。二是建立专门新市民金融服务信息平台,设立“96688”24小时服务电话专席,在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等人口净流入地设立5家新市民金融服务中心,专营新市民金融服务业务。三是推出新市民专属信贷产品。根据新市民生产经营、购房购车、子女上学等信贷需求,开发了经营类、消费类以小额、信用为主要特点的“金牛E贷”专属产品。四是建立专业化新市民服务团队。针对新市民流动性强的实际,充分应用PAD移动信贷服务站、手机自主申贷用信、便携式智能柜员机等服务机具,提供专门流动服务。五是建立合作交流和信息共享机制。主动对接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及嘎查、村(社区),完善新市民信用信息档案。将金融服务嵌入各级政府外出务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为新市民提供“一站式”综合性金融服务。探索与各类商会、用工企业、劳务公司合作,为新市民提供增值服务。新市民金融服务已经成为内蒙古农信的靓丽品牌之一。截至目前,我们已累计支持新市民16万户,贷款余额达到124亿元。

  5月26日,内蒙古农村信用社“落实五大任务 服务乡村振兴”——履行社会责任新闻发布会在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副书记、主任张建成作主题发布,党委委员、副主任卢晓东及业务管理部、网络金融部负责同志回答记者提问。

  非常荣幸在自治区政府新闻发布厅召开内蒙古农村信用社“落实五大任务 服务乡村振兴”——履行社会责任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对参加这次发布会的各位嘉宾、媒体朋友表示诚挚欢迎,对各有关部门、各级媒体的支持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习强调,“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都必须担负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农信社作为党联系农牧民最好的金融纽带,从诞生之日起,就把政治性、人民性注入灵魂、融入血液,始终牢记服务“三农三牧”和民营小微经济的初心使命,不断赋予“挎包银行”“马背银行”“三铁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持续在最急需、最薄弱、最边远的领域和地方用心用情用力,是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主力军。

  自2020年开始,内蒙古农村信用社连续3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今天我们在这里公开发布202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并就有关问题答记者问,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全方位展现内蒙古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等情况。报告共4大部分,涵盖了过去一年在落实“五大任务”、服务乡村振兴、支持民营小微、改善客户体验、投身公益事业等方面所作的努力,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内蒙古农村信用社责任实践。

  去年以来,我们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保持战略定力ku酷游,坚守主责主业,业务发展迈上新台阶。截至今年4月末,全区农信社资产总额突破8000亿大关、达到8066亿元,各项存款余额6405亿元、贷款余额4121亿元,核心监管指标实现历史性改善。全区93家农信机构中,79家税收贡献度、70家存款余额、63家贷款余额在当地金融机构排名首位,去年累计减费让利超20亿元、缴纳税款15亿元、捐款捐物2100万元。

  我们深耕“三农”沃土,助力乡村振兴。聚焦服务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围绕自治区奶业、玉米2个千亿级和肉羊、肉牛、马铃薯、葵花籽等10个百亿级产业,加强金融供给,去年发放各项贷款4836亿元、增长10%,其中涉农贷款2636亿元、增长13%,余额占全区26%,推动建优建强“粮仓”“肉库”“奶罐”“绒都”。全区1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农信机构贷款平均增速高于全区农村信用社4.7个百分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支持脱贫户、返贫监测对象4.6万户、占全区68%,贷款余额占全区67%。

  我们注入金融活水,纾困经营主体。以保经营主体来稳就业保民生,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入手,创新服务模式,丰富信贷产品,保障经营主体资金供给有效匹配、合理充裕。去年发放小微企业贷款2044亿元、增长11%,余额占全区26%。全面开展“金融活水润百业”活动,服务了全区85%的普惠型小微企业,相关贷款余额占全区74%,办理无还本续贷321亿元、延期还本付息贷款331亿元,助力地方经济企稳回升、城市烟火气回归。

  我们拥抱科技创新,深化绿色发展。启动建设内蒙古农信信息科技中心,全面投运同城双活数据中心,形成“两地三中心”容灾格局,灾备应用水平步入全国农信先进行列。上线新一代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率先在全区推出社保卡“同号换卡”服务,社保卡发行量、社保待遇代发人数均居全区首位。推进网点转型升级,智能机具业务提升4倍,电子交易替代率达89%。发放全区首笔“草原碳汇收益权”“公益林补偿收益权”,去年末支持绿色、能源保供等贷款余额达到256亿元。

  我们坚持党建统领,增色亮丽北疆。以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统领农信社改革发展。深化政银企合作,朋友圈、影响力不断扩大,与地方双向奔赴、互利共赢的命运共同体更加紧密。内蒙古农信女篮8人入选中国女篮征战世界杯,为国家捧回亚军奖杯,追平历史最佳战绩,在2022-2023赛季WCBA联赛中,再次挺进总决赛,连续3个赛季获得“两冠一亚”的瞩目成绩,通过央视直播和各大媒体广泛报道,向全国展现了内蒙古人民的体育热情和内蒙古农信昂扬奋发的精神面貌,助力把内蒙古正面形象立起来。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深知作为地方金融企业还可以做得更多更好。我们将继续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朝着打造党委政府放心、广大客户满意、行稳致远健康的现代化银行愿景勇毅前行,为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篇章书写农信答卷。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内蒙古农信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在落实习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上,有哪些务实举措和实际行动?

  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委员、副主任卢晓东: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大家都知道,“五大任务”是习为内蒙古量身定制的行动纲领和战略定位,内蒙古农信紧紧围绕服务落实好“五大任务”,制定专门实施意见,聚焦主业、多点发力、紧抓不放,充分展现农信社的责任与担当。

  首先是在服务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方面,这与农信社的战略定位高度契合,正是我们工作的主要着力点。近年来,我们重点围绕自治区奶业、玉米、肉牛、肉羊、马铃薯等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优先配置信贷资源、优先满足资金需求、优先安排金融服务。截至一季度末,支持全区12个优势特色产业贷款余额达到936亿元。认真落实肉牛、肉羊产业主办行责任,制定肉牛肉羊产业链贷款余额、标杆示范机构数量“两个翻一番”目标,一季度末肉牛肉羊产业贷款余额554亿元,覆盖全区34个肉牛大县和27个肉羊大县。在服务方式上,我们因地制宜创新方法,解决客户贷款的难点、堵点问题,比如大力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业务,拓宽活体牲畜、大型农机具等融资担保方式,切实满足新型农牧业主体的融资需求,一季度末土地经营权和活体牲畜抵押贷款余额140亿元。支持133万户传统农牧户、4.4万户家庭农牧场和种养殖大户、2000个专业合作社、3万户合作社社员、500户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生产。

  同时,我们深化绿色发展、支持能源保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比如立足区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两山”理念。比如积极探索支持农村牧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等领域发展,大力支持高产苜蓿种植、粮改饲等项目,降低畜牧业对天然草场的依赖度,一季度末,全区农村信用社支持绿色贷款余额54亿元,支持能源保供贷款余额173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00亿元。

  我们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反洗钱、反电诈、反假币等工作力度,增强客户防诈意识、鉴别能力,守好老百姓的“钱袋子”。同时,坚持在发展中化解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维护经济安全稳定大局。我们支持口岸地区建设,积极对接进出口企业,开展跨境人民币暖春惠企专项行动,一季度末,全区农信社支持口岸建设及对外贸易贷款余额13.8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服务落实“五大任务”做好农信工作,在支持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金融时报记者:内蒙古农信是土生土长的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三牧”是初心和使命。请问,全区农信社在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面有哪些支持政策和具体做法?

  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业务管理部总经理李涛:乡村振兴是农村信用社的主战场,我们紧紧围绕中央、自治区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部署,以“强农牧业、美农牧区、富农牧民”为目标,发挥乡村振兴的主办行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统筹做好规划部署。制定了全区农村信用社“十四五”时期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连续出台支持肉牛肉羊、奶业振兴、畜草产业等多项办法。年初以来,我们通过专项会、现场会、调度会等对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进行了密集部署,聚焦三大领域、围绕三大主体,明确了14项具体举措。

  二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思想不松、力度不减、标准不变、帮扶不断,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计划2023年度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投放增长10%,在57个脱贫旗县全面推行“金牛富民贷”信贷产品,最高授信额度提高至20万元。持续向1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信贷资源,计划到2023年底新增授信100亿元以上。截至目前,共支持了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25万户农牧户,3万户小微企业,各项贷款余额达到489亿元,有力支持县域支柱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三是大力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今年前4个月向40个产粮大县和43个粮油生产旗县投放涉农涉牧贷款723亿元,为呼伦贝尔等大豆主产区投放贷款9亿元,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坚持“产业发展到哪儿、信贷就支持到哪儿”,今年以来,对自治区12个优势特色产业投放贷款465亿元,余额达到了969亿元。

  四是深入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全面完成对全区1.1万个行政村的整村授信工作,为310万户农牧户建立档案、评定信用等级。支持普惠小微企业客户31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26万户,贷款余额达到1199亿元,其中信用贷款295亿元、占比为26%。持续实施减费让利,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了0.62个百分点。

  五是汇聚服务乡村振兴各方资源。选派50名农信机构领导人员到当地乡村振兴、农牧业等单位挂职交流,聘任9224名乡镇干部、行政村书记、乡村网格员协助开展基层金融服务,优选3532名中层管理人员、客户经理兼任苏木乡镇金融助理、金融村官。加强银政、银担、银保合作,协助31个旗县农牧业部门部署应用农村“资产、资金、资源”管理平台,28家机构与自治区农担等相关担保公司开展合作,积极探索与涉农保险公司的深度合作。

  内蒙古电视台记者:内蒙古地域广袤、农牧民居住分散,在偏远地区金融服务上会有些难点和空白,近年来内蒙古农信利用自身优势在流动服务方面做了很多探索,请问,有哪些措施和成效?

  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网络金融部总经理何殿源:谢谢你的提问。内蒙古农村信用社素有“马背银行”“挎包银行”之称,自成立之初就有着流动服务的优良传统。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背景下,农信社顺应时代发展,把“土背包”升级为“科技背包”,打造“草原金融轻骑兵”流动服务品牌,老百姓可通过全区近2200个营业网点和9000个金融服务点,“足不出乡”办理业务,还可以通过我们的流动服务车、PAD移动办贷等,享受“足不出村”“足不出户”的金融服务。

  一是运用流动金融服务车,业务办理“足不出村”。自2014年科左后旗联社运用第一台流动服务车,流动服务车成为我联社服务农村牧区客户的重要手段,让老百姓“足不出村”就能实现银行所有业务的办理,极大地满足农村牧区客户的需要。截至目前,全区共有29家机构运用38台流动服务车为老百姓提供服务。

  二是运用移动智能设备,业务办理“足不出户”。农信社还运用PAD移动信贷服务站、便携式智能柜员机、便携式社保卡制卡机为老百姓提供全面的上门服务,让广大农牧民“足不出户”即可办理信贷、银行卡开通、查询、社保卡发放等业务。我们还为老年客户推出了字体大、功能简的老年版手机银行,“足不出户”即可实现转账、缴费等业务的办理,很好地方便了老百姓的生活。

  可见,流动服务填补了农村牧区金融服务的“短板”与“空白”,满足了农牧民、老弱病残孕等客户群体的金融需求,提升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农村牧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了农信金融力量,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2022年为例,全区助农金融服务点办理业务455万笔、交易金额36亿元,便携式智能柜员机办理业务笔数11万笔、交易金额超4600万元,流动金融服务车办理业务约6万笔、交易金额近3亿元。以陕坝农商银行为例,2019年以来,先后购置流动金融服务车9辆,经过多次升级迭代,可办理存贷汇款、社保卡发卡等多种业务,实现即刻上门、一次办好,真正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米”。截至一季度末,该行已累计开展流动服务1300余次,服务时长6000小时,服务客户4.2万人次,办理业务4.6万多笔,服务里程16万公里。为老百姓节约了时间、交通成本,特别是满足了孤寡老人、行动不便者金融服务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践行普惠金融使命,以流动服务为抓手,创新方式、延伸触角、拓宽覆盖面,全力满足客户多样化、多层次金融需求。

  《中国农村金融》记者:请问内蒙古农信在新市民金融服务方面做了哪些努力、有何成效?

  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业务管理部总经理李涛:为有效解决新市民的金融服务难题,全区农信社以进城务工人员、青年创业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为重点,全力满足这一群体金融需求。一是专门制定服务新市民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对以农牧民工为主体的新市民信息建档率、申贷回复率、符合基本条件的授信率达到百分之百的“三个百”工作目标。二是建立专门新市民金融服务信息平台,设立“96688”24小时服务电话专席,在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等人口净流入地设立5家新市民金融服务中心,专营新市民金融服务业务。三是推出新市民专属信贷产品。根据新市民生产经营、购房购车、子女上学等信贷需求,开发了经营类、消费类以小额、信用为主要特点的“金牛E贷”专属产品。四是建立专业化新市民服务团队。针对新市民流动性强的实际,充分应用PAD移动信贷服务站、手机自主申贷用信、便携式智能柜员机等服务机具,提供专门流动服务。五是建立合作交流和信息共享机制。主动对接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及嘎查、村(社区),完善新市民信用信息档案。将金融服务嵌入各级政府外出务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为新市民提供“一站式”综合性金融服务。探索与各类商会、用工企业、劳务公司合作,为新市民提供增值服务。新市民金融服务已经成为内蒙古农信的靓丽品牌之一。截至目前,我们已累计支持新市民16万户,贷款余额达到124亿元。

  下一篇:内蒙古自治区召开“以两件大事为主抓手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4场--自治区税务局专场)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承办

  本网站发布的所有信息均不收取任何费用如遇到任何以本网站名义收取费用的情况请向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纪检部门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