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酷游经济日报社是中央直属事业单位,经济日报是以经济报道为主的中央党报,是党中央、国务院指导全国经济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企业获取经济信息的重要渠道、国际社会观察中国经济形势的重要窗口,是经济领域发行量大、权威性和公信力强的主流媒体ku酷游。现有国内记者站36个,国(境)外记者站26个。
1983年1月1日,经中央批准,经济日报在中国财贸报基础上创刊。1984年8月31日,同志为经济日报题写报名。
经济日报忠诚履行中央党报、经济大报职责使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着力推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经济思想深入人心,着力打造学习宣传研究习经济思想高地,着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经济宣传质量和水平,着力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积极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机遇论、贡献论,在加强舆论引导、稳定社会预期方面努力发挥经济宣传“压舱石”作用。
在第3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经济日报作品《煤炭问题调查》获通讯类一等奖,《经济日报:不要过度解读甚至误读储存一定生活必需品》《“建党百年·经济战线风云录”系列报道》和《“党史中的经济档案”系列视频》分获评论类、系列报道类和重大主题报道类二等奖,2021年8月13日经济日报调查9版和《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分获新闻编排(报纸)类和新闻业务研究类三等奖。
在第34届中国经济新闻奖评选中,经济日报6件作品获一等奖,5件作品获二等奖,1件作品获三等奖。
经济日报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精心做好日常核心宣传报道,全力做好重大主题宣传报道。
一是把学习好宣传好阐释好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多角度精心报道习重要活动、重要会议、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等,刊发“学习习主席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论学习贯彻习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等系列评论员文章。策划刊发“沿着的足迹”系列新闻图片“视觉”专版。
二是着力打造学习宣传研究习经济思想高地。推动“理论强报”,加强习经济思想的学理化研究。办好“习经济思想研究”“专论”等专栏,刊发《科学把握“十个明确”的重大意义和实践伟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等重要理论文章。与习经济思想研究中心联合开展“学思践悟习经济思想”征文活动,邀请地方和部门负责同志、专家学者撰稿,深入阐释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经济领域的原创性贡献、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重大意义,优秀征文集结成《习经济思想研究文集(2022)》出版发行,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促进“调研兴报”,以鲜活生动的调研案例展现习经济思想的实践伟力。接续推出地区、产业、企业三大深度调研报道,足迹遍及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福建等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刊发《东莞豪迈》《种业问题调查》《柳工移山》等20余套优秀调研作品,并结集成《践行习经济思想调研文集(2022)》出版发行,为推进习经济思想研究提供了丰富而鲜活的案例和素材。热点问题调研聚焦重大时代课题,刊发“五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度探析”15篇特稿和编辑部文章《在回答时代之问中开创新局面》,以及“中国式现代化深度探析”5篇特稿和编辑部文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越走越宽广》,全媒体传播量达2.5亿。
三是浓墨重彩做好党的二十大、全国两会、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重大主题宣传。用心用情做好核心报道,充分体现习的思想魅力、精神伟力、领袖风采、人民情怀。全面准确做好党的二十大程序性报道,着力营造大会喜庆、团结奋进的氛围。加强评论理论,精准发声,刊发《把握历史主动的战略擘画——写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等重点稿件。展现代表风采,将版面、镜头对准党代会代表特别是基层代表。党的二十大期间,经济日报全平台共刊发原创报道1121篇,专题总传播量超20亿。冬奥会相关报道累计传播量超10亿,全国两会报道、冬残奥会报道累计传播量超7亿。
积极推进“评论立报”,引领形成正确看待和引导经济问题的舆论共识。在一版常态化开设以“金观平”署名的“经济论坛”专栏,就重大经济政策、重要经济话题及时表态发声,澄清模糊认识。2022年5月,发表编辑部文章《全面辩证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深入阐释中央决策部署,在报网端微全媒体平台一体刊发,有力引导了舆论,收获全网阅读量3.65亿。积极办好“强信心·稳经济·促发展”专栏,多角度展现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向好的有利因素,凝聚思想共识,提振发展信心。为12名中青年记者开设“忠阳车评”“市场监管”“每周经济观察”“国际经济观察”“三农瞭望”等专栏,紧跟舆情热点,敢于发声亮剑,形成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舆论环境,着力增强斗争本领,阐明中国立场、中国主张。针对“佩洛西窜访台湾”事件,发挥经济领域专业优势,驳斥美西方错误行径和荒谬论调,坚定捍卫一个中国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针对诸多餐馆使用预制菜而不告知消费者的问题ku酷游,推出评论《餐馆里藏了多少预制菜》,指出要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守住食品安全底线。针对某些品牌新能源汽车天价维修费问题,刊发评论《新能源汽车买得起还要修得起》,指出要加快制定维修标准、规范价格不透明,车企要重新审视自身车辆设计和配置策略,让消费者不仅买得起新能源汽车,还要修得起。在新浪微博开设“一起求真”专栏,针对养老保险补缴3万每月领700、花钱就能修复个人征信等网传信息调查求证,澄清谬误,阻击谣言。
积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制作推出“经济学习专栏”,摘录习经济思想重要论述,设计英文语录海报进行发布。编译“数说中国经济”手册,将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数据进行图表化呈现,为国外智库、媒体、专家研究中国经济提供权威数据。编辑形成近10万字的中国经济观点库、政策库、数据库,翻译成英语、俄语和意大利语版本,在中国经济网外文频道及海外合作平台进行二次传播。拓展与希腊媒体内容合作,刊发“中国经济观察”专版。举办中柬经贸合作论坛,讲述中柬合作共赢故事。办好“国际副刊”版,相继刊出地铁系列、国家公园系列、博物馆系列等,展示世界各国历史文化和城市发展脉络,促进文化交流互鉴。
2022年,经济日报媒体融合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成立“两微融合团队”,将主报与中国经济网微博微信账号合并打通运营。坚持“开门办报”,建立推广工作机制,与各类平台的合作逐步深化。加强与学习强国的合作,通过内容精准对接,进一步扩大优质内容在各频道的影响力;将微博话题作为推广工作重要阵地,原创话题多次登上新浪微博热搜;与今日头条合作常态化生产“头条热评”产品,设置议题多次登上热榜前列;与腾讯合作开设“快问快答”,聚焦宏观经济政策、房地产、税率等民众关注度高的热点问题,第一时间产出权威解答类图文,提升解读类内容在经济报道领域的影响力。
精心打造融媒体产品,放大主流舆论传播力、影响力。推出12集原创系列短视频《新时代新征程》,系统阐释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经济思想,以经济数据、案例等展现非凡十年在创新理论引领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总播放量超1.94亿。推出融合报道《时间向前!中国向上!“十画十说”中国经济历史性跃升!》,精选10个重要经济数据,以“金观平”署名评论特稿、数据专版和短视频、动图等形式组合推出,全网传播量超1.9亿。创新推出“小莉100秒”系列视频节目,打造“经济日报记者小莉”专业财经记者形象,全年共推出8期,总传播量近2000万。
2022年,经济日报融合采编生产平台全媒体采编三期系统进行了3次优化升级,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易用性、安全性,提升了新闻融合生产效率,目前已完成与客户端、中经网、中经视觉等多个发布系统的对接,实现“报、网、端、微、视”融合生产和管理。
一是做好经济政策解读。刊发《新一年减税降费力度还要更大》《完善煤价形成机制不是重返政府定价》《特定养老储蓄试点正式启动——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等稿件,及时准确发布并解读政务信息和惠民政策信息。二是提供生活服务信息。主办第十三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邀请政府部门、行业协会ku酷游、餐饮企业等嘉宾围绕“学校食品安全与健康”等多个议题交流讨论,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每日推出微信产品“财经早餐”,为读者提供新闻资讯和健康生活服务信息。
在新浪微博开设“经济课堂”,针对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房贷能省多少钱、租房小白如何规避风险等生活中常见经济问题进行解答。在中国经济网开设“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专题,深入揭批养老诈骗套路手法,帮助老年人提高识骗防骗意识和能力。发挥媒体智库作用,聚焦事关国计民生的前沿热点话题,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以智库报告、智库圆桌和中经发布三种形式,解读经济形势和趋势,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发现实践中的难点和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2022年共刊出各类公益广告154次,合计142个版面,涵盖推动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美丽中国建设、反对餐饮浪费、国家安全教育、传统节日文化等主题。组织参加2022年首都全民义务植树捐资活动,为推动首都绿化事业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力量。助推乡村振兴,定点帮扶河北省赤城县,直接投入帮扶资金252.45万元,帮助投入帮扶资金257.7万元,帮助培训党员干部35人,帮助培训技术人员20人,直接采购定点帮扶县农副产品64.65万元,帮助定点帮扶县销售农副产品97.57万元,重点帮扶企业2个。
关注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话题,刊发《实现灵活就业人员应保尽保》《破解异地就医堵点难点》等稿件,解读中央政策,主动释疑解惑。关注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刊发《苗家儿女生活美》《巾帼之花绽放新时代》等多篇稿件。
遵守新闻伦理,注重生命关怀,避免采访过程中出现“二次伤害”。针对多地出现的暴雨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及时报道各地迅速响应、科学抗灾的情况,并为全面提升减灾应急能力提出建议。围绕“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湖南长沙“4·29”特别重大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四川雅安地震、四川泸定地震,快速反应,有力有序刊发官方通报及救援报道。
报道有态度有温度,在“人物”版刊发《焊花飞舞写荣光》《致富路上的“小桔灯”》等稿件,把镜头对准普通人,用笔端书写奋斗路,激发人们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凸显人文精神,采写《技能成才路正宽》《职业“上新”焕发活力》等稿件,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注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刊发《牢记“三个务必” 走好新的赶考之路》《营造崇尚节约良好风气》等稿件,正党风、淳民风、扬家风、树新风。刊发《前进,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写在习提出中国梦十周年之际》等稿件,描绘14亿多中国人民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同心筑梦、并肩追梦、携手圆梦的奋斗图景。
积极履行文化责任,在“文旅”版刊发《百年戏楼重现昆腔神韵》《匠心传承安溪茶文化》等稿件,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设“让文化遗产和文物活起来”“文创点亮城市”等专栏,讲述中华文化在传承中创新的故事。
办好“科创之声”专栏,聚焦社会普遍关注的芯片国产化、冰雪科技、网络攻击等科技热点话题及时发声,注重科学支撑,普及前沿知识。结合中国空间站建设重大节点和事件,持续推出系列报道,加强科普宣传,激励国人自豪ku酷游。
牢固树立安全刊播意识,坚决守住政治安全、导向安全生命线,着力提高把关审核能力,强化“策采编发推馈评”全流程管理,压实各层级管理责任,筑牢安全刊播屏障。坚持执行《经济日报社报纸及新媒体审读工作机制》,确保刊播安全。健全采访编辑规范、广告编审规范、视频生产及发布流程等规章制度,加强内容、运行、技术等各方面安全管理,组织开展采编系统重大突发故障应急处置演练,保障采编出版印刷安全。
严格遵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坚决执行《经济日报社新闻采编人员从业“十不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员工职业行为,夯实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根基。始终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努力到一线、到现场采访核实,坚持深入调查研究,报道做到真实、准确、全面、客观。坚决反对和禁止各种有偿新闻、有偿不闻及新闻敲诈行为;尊重原创,保护版权,加大新闻作品版权保护和维权力度。
要求新闻采编人员恪守职业道德,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对“诚信之星”、先进典型事迹充分报道,刊发《甘于奉献的“红色宣讲员”》《用脚步丈量高原邮路》等文章。
严格采访行为管理,在采访时记者主动出示国家统一核发的新闻记者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在报纸上公开读者邮箱和联系电话,保障公众依法举报投诉渠道畅通。
积极支持和保护正常采编行为,维护采编人员依法采访权利。为所属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活动提供必要保障,保护新闻采编人员合法权益。
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重视员工职业发展,保障员工合法权益。一是依法执行劳动合同的签订、续签、变更、解除、终止等手续,与新录用员工及聘用人员均签订劳动合同,依法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足额支付新闻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依法保障职工休息休假权利。二是不断优化薪酬福利措施,为930余名在职和退休员工购买补充医疗、意外伤害等商业保险,有效减轻员工医疗费用负担。三是不断优化绩效考核和评先评优激励机制,坚持正向激励和鞭策约束机制有机结合。全年组织开展“A+、A级”优秀作品评选12次,累计奖励作品创作人员近300人;“及时奖励”表彰21次,累计奖励888人次,覆盖约400名员工ku酷游。
按照国家新闻出版署的相关要求,坚持从严审核把关,确保申报材料真实,流程完备,手续齐全,所有持证人员均符合条件要求。扎实做好记者证年度核验工作,逐个审核持证人员条件,在媒体显著位置公示拟通过年度核验人员名单。针对首次申领新闻记者证人员,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新闻采编业务及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等专题教育培训,提升新闻采编人员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把好新闻采编资格“准入关”。
围绕报社“减量化改革、高质量发展”要求,增强培训工作计划性和主动性,注重统筹目标、资源、需求,突出政治性,着力精准化,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培训效能。2022年,共组织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专业化能力培训32期,2400多人次参训,其中线人次,线人次。
一是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严格遵守法律和网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行政管理部门发布的部门规章和制度性文件。加强经营工作管理,强化内部巡视、审计监督。认真履行合法经营职责,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二是严格执行采编与经营“两分开”规定。坚决做到不以任何形式向采编人员下达经营任务或创收任务,要求广告经营人员不得参与新闻采编业务。对驻地机构新闻采编活动实行规范化管理,严禁驻地记者从事经营活动,不承担任何经营性任务,从未向驻地机构收取管理费用。
三是杜绝刊播违法违规广告。始终坚持正确导向,加强广告内容监管,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全年未发现刊播违法违规广告问题。
针对上一年社会责任报告中提到的不足,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在加强经济报道方面,继续推进审读调研,运行好地区调研、产业调研、企业调研委员会等工作机制,持续策划推出深度调研报道。高起点加强评论言论工作,继续办好个人署名专栏。在提升融合发展水平方面,下大气力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扩大优质内容供给,强化与各头部传播平台合作,持续营造优质内容和优秀人才不断涌现的制度环境。
2022年,经济日报社没有被网信、新闻出版、广电等行政管理部门或新闻道德委员会等行业组织作出行政处理、通报批评的情况。
2022年,经济日报积极履行媒体社会责任,体现了中央党报、经济大报的责任担当,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国际传播能力还需进一步做强,人才队伍建设水平还不够高。
进一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注重把专业化研究分析与通俗化、个性化的表达相结合,切实增强经济报道的实际效果,向世界全面准确阐释中国经济政策,讲好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故事。加快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作风建设为保障,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着力打造全媒体人才梯队。